大肠癌|排便正常、没腹痛竟患大肠癌?医提醒:有口臭要注意!
没有腹痛、排便异常竟罹大肠癌!台湾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表示,最新研究发现,一些导致口臭的细菌,竟然与大肠癌有关,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细菌就是“S. moorei”。
台湾医师张家铭在粉专“基因医师张家铭 ”发文提到,大多数人对口臭的理解很简单,不是因为吃了大蒜、洋葱,就是因为牙菌斑或蛀牙,但其实口腔里住著上百种不同的细菌,其中有些细菌专门分解蛋白质,释放出让人口气变臭的硫化氢、甲硫醇,“S. moorei”就是这些臭味制造机中的一员。
相关文章:大肠癌|肥胖饮酒7种人属高危险族群!留心6大症状粪便带血要就医👇👇👇
张家铭指出,如果“S. moorei”只是从嘴巴跑到肠道那到还好,毕竟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里也有各种细菌,可怕的是,当它一旦“安顿下来”,它竟然会开始帮助肿瘤生长。简单来说,“S. moorei”这细菌就像是在帮癌细胞踩油门,让它长得更快、活得更久。如果它在肠道里越多,大肠癌的风险可能也会越高。
至于口臭是否为肠道发出的求救讯号?张家铭透露,有些大肠癌患者,早期根本没有明显的肠胃不适,没有腹痛、没有排便异常,但却出现持续性的怪异口臭。科学家发现,这可能是因为肠道里的细菌代谢物进入血液,再透过肺部排出,结果影响了口气。
相关文章:【大肠癌】大便见血或已大肠癌后期!5大症状忽然贫血易倦要就医👇👇👇
张家铭表示,“S. moorei”最初可能来自于日常接触、饮食习惯、口腔清洁状况,但口腔或肠道环境对它有利,它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最后可能影响肠道 健康,甚至与大肠癌风险有关。虽然它不是一开始就“坏”的细菌,但如果生活习惯让它失控,就可能成为影响健康的“隐形杀手”。
张家铭强调,如果“S. moorei”这个细菌已经进入肠道,就要靠肠道益生菌来对抗它,像是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都能帮助维持肠道健康,减少S. moorei在肠道里的影响。
相关文章:大肠癌|营养师盘点8恶魔食物易致癌 6招抗癌、防癌必吃8食物👇👇👇
此外,张家铭提到,饮食方面,多吃高纤维食物 也是关键,因为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让坏菌比较难“定居”。少吃加工食品与红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改变肠道环境,让坏菌更容易滋生。
延伸阅读:
【本文获“中天新闻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