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产后不宜立即进补 医揭坐月三大阶段 滋阴补气要视身体状况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以往老一辈的人会形容生育婴孩为“在鬼门关走一圈”,虽然随著现今的医术发展,生育婴孩已经比过去安全得多,但在诞下小生命后,产妇要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困难仍然一样不缺。在华人社会,妇女一般都会在产后第一个月进行“坐月”传统习俗,为的就是要让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调理自体机能。其实在中医的角度,坐月并不只是吃滋补食物、多睡觉就可以,个中大有学问。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坐月?坐月有什么禁忌?坐月时长又是多久?本文为你一一拆解坐月常见烦恼。

产后不宜立即进补 宜待恶露清退按体质进补

产后调理固然对妇女极之重要,不单可促进伤口愈合及子宫修复,更可为母体恢复元气及精血,令身体机能尽快回复至孕前水平。而且适当的调理有助“上奶”、促进乳汁分泌及排出,对喂哺母乳的妈妈尤其重要。

但中医认为产后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薄弱,所以进补不宜操之过急,应留待恶露完全消退后才进行,剖腹产的妇女甚至需待二十天后才可进补,而一些行气活血的食材,如当归和鹿茸更需小心服用,否则可能会加剧恶露,甚至出现血崩。

坐月三大阶段 先去瘀再健脾 最后养血补气

坐月分为三个调理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去瘀生新排恶露”,子宫在产后修复的过程中会排出恶露,从而反映复原状况。针对这情况,王医师提及坊间常用“生化汤”,其具有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有助排净恶露,促进子宫复原。

“产妇可视乎恶露情况,于顺产后三天或剖腹产后七天,连续服用生化汤5至7天。不过生化汤的药材偏辛温,如果出现感染发炎或出血量持续过多的问题,或曾应用子宫收缩剂则未必合适服用,所以服用前应咨询中医师意见。”

第二个阶段是“健脾胃”,由于分娩会损耗大量元气,令脾胃虚弱。调理脾胃的重点在于增强消化能力,有助营养吸收,为之后的调理铺垫,减少如胃痞胃胀、腹痛腹泻等虚不受补的情况出现。常用药材包括北耆、党参、茯苓、白术、淮山等,常用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医师会在处方上按产妇体质加减,例如以党参取代人参,避免有退奶和恶露不尽的情况。

坐月第二阶段以健脾胃为主,图为“四君子汤”的常用药材。(图片:etongfeng)

第三阶段为“益气养血,补肾壮骨”,皆因怀孕期间胎儿日渐成长,体重增加;子宫越趋膨大,进而增加孕妇腰部及腹部的负担,令她们在怀孕后期经常受腰酸背痛的困扰。坐月休养和调理有助及早摆脱以上症状,并改善精力不足、疲倦乏力的情况。常用药方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独活寄生汤”等,中医会按产妇体质加减药材及用药时间。

坐月第三阶段是“益气养血,补肾壮骨”,可用“十全大补汤”,主要材料有人参(可用党参取代)、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耆、肉桂、生姜及大枣。(图片:tcfood)

经过上述的调理,坐月大致上已完成。但对于体质较弱、高龄产妇或分娩时出血较多的妇女,建议可加上“固本培元”阶段,常用药方可参考第三阶段,并按体质需要,加入鹿茸、高丽参、冬虫夏草等炖服,调补四至八星期。

除了进食补品外,王医师提醒均衡饮食才是最重要,尤其是喂哺母乳的母亲,除了自身健康,更要兼顾宝宝的营养需要。哺乳母亲可多吃有上奶及催奶效果的食物,例如薏米、小米、小麦、芝麻、红豆、绿豆、木瓜、冬瓜、丝瓜、山药、莲子、菌菇、猕猴桃、苹果、无花果、花生仁、银耳、猪蹄、猪肝、虾、牛奶等。

姜醋鸡精滋阴补气 食用要视乎身体状况

(图片:daydaycook)

产后第12日即是中国传统所指的十二朝,又称为“小满月”。按照习俗,亲友在十二朝后可探访母亲及新生儿,让母亲休养充足后才接待客人;而当天亦可开始向亲友派发及吃姜醋。姜醋具有极佳的祛风散寒、活血祛瘀效果,适合产后滋阴使用,但为避免剌激伤口引致发炎,不宜过早食用。

顺产母亲大概在7至14日后可食用,剖腹产母亲则最好待至分娩后20至30日后才食用。 至于鸡精,顺产母亲可选择在产后3天开始饮用,剖腹妈妈则要在产后一星期。但如有发烧或其他特殊情况,则不应饮用鸡精;而饮用后如出现喉咙痛、口干口渴、痱滋、暗疮、大便干结等情况,应暂时停止。

产后36至72小时上奶期

“上奶”定义是产后妈妈起初有乳房不胀情况,突然某日会觉得乳房很胀。这种情况会在产后36至72小时出现,被称为上奶。“黄金调奶期”在头三至五周根据婴儿需要调节。两个调奶条件是频密和有效,频密在头数星期至少八次,有效吸啜时妈妈乳房变松婴儿感觉满足体重排便正常。两个条件同时出现才会调高“乳量”如果只有一个条件就比较难调高。

相关文章:产后忧郁的5件事:产妇3种情绪障碍别忽视 1成爸爸患上却不自知

+22

相关文章:产后抑郁|因未能哺乳恐抑郁成病 留意十大症状每天呼吸法减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