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下肢冰冷、走路疼痛或为脚中风 严重须截肢 这群银发慎防

撰文: 联合新闻网
出版:更新: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 血管阻塞发生的机会大幅增加,台湾的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提醒,年纪大人士除了要小心天冷引发心脏血管硬化引发的心肌梗塞或脑中风,也应高度警戒下肢的“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轻者影响走路、跑步酸麻无力,重度阻塞者则面临坏疽、截肢,也就是俗称的“脚中风”。

心脏血管中心周边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说,1名72岁妇人有高血压、 心脏冠状动脉阻塞,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病史, 并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最近还出现右下肢冰冷、疼痛。经检查,患者右下肢腘动脉发现血栓, 造成下肢血液循环严重阻塞,立即召集“24小时溶栓团队”施以导管溶栓手术,并同时运用“机械性取栓”与“超音波震碎血栓导管”治疗,使血液循环获得大幅改善,避免截肢的危机。

相关文章:冬天保暖|保暖衣穿错方法只会冻上加冻 2类饮品寒流下不宜多喝

+5

另一个案是80岁男性,罹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冠状动脉阻塞、持续性心房颤动并心衰竭等多重病史, 最近因为右下肢冰冷且剧痛一天急诊,后来在他的下肢前胫动脉发现血栓, 造成下肢血液循环不良,经过紧急导管溶栓手术, 并再经超音波震碎血栓导管治疗, 以及药物气球及支架得使用, 血栓顺利移除, 血流恢复正常,避免被截肢的命运。

徐中和说,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在下肢最为常见,临床症状包括患肢温度降低,常感觉冰冷、麻木、走路疼痛、腿部溃疡等。严重时,肌肉组织会发生缺血性坏死,甚至被迫截肢。且截肢后也容易再面临命危风险,是非常棘手的疾病。高风险因子包括老化、家族病史、吸烟、糖尿病、肥胖和三高等,国外研究统计发生率约12%,尤以步入中年的45岁以上的人居多。

徐中和说,罹患心房颤动的病人, 平常一定要规则服用抗凝血剂,以预防血栓形成。若患病送医,医护团队必须抢在病人动脉血管阻塞的黄金6到8小时内,确定下肢血管阻塞位置后,紧急进行血栓清除、血管绕道等血管重建手术,才能避免造成肌肉组织永久性坏死。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2016年成立了“24小时溶栓团队”, 以紧急导管溶栓手术后,同时进行机械性取栓以及“超音波震碎血栓”手术,抢救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重度阻塞的病人,死亡率以及截肢率由原本的20至30%大幅下降到3%,成果发表在4月“国际血管学(International Angiology)”医学期刊。

【延伸阅读,更多银发冬日保健养生建议】

冬天饮食|养气补血宜多吃南瓜栗子7食物 5件事易伤身应少肉减辣

+21

冬天泡脚|温度、时间、水量有学问 加盐、醋添效果 3种人不宜

+19

延伸阅读:

输陆食品遭封杀 风暴扩大

冷气团影响严防10度低温 国健署吁长者“慢热起穿行”

【本文获“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