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寒冷天气下发病率增 错失“黄金8小时”可致失明
寒流来袭,不仅要注意心血管疾病,更要小心视力危机。过去30年台湾人最常见的失明三大原因,分别是急性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眼球外伤,其中青光眼无声无息,最容易被人所忽略。
有来自台湾的眼科医生表示,最近适逢天冷,青光眼患者暴增4成,特别是女性、年龄50岁以上、身高160厘米以下,远视为100至300度的4大族群,因瞳孔较小为急性青光眼好发族群,必须提高警觉。另新冠疫情期间,许多青光眼患者不敢到医院就医回诊,没有规律点药,造成病情恶化,冬天天冷也不可疏忽。
相关文章:青光眼|7旬老妇误以为长脑瘤 原来是视力出问题 10类人属高危
台湾三总一般眼科主任吕大文日前收治一名60多岁女性,右眼突然视力模糊,合并头痛、血压高,担心是中风到急诊就医,检查女子没有中风,而是罹患急性青光眼,检测右眼眼压为65毫米汞柱,较正常值20以下暴增3倍以上,立即采用降眼压药物治疗。
不过,女子虽然紧急就医免除失明危机,但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调节瞳孔放大及缩小的括约肌受损,瞳孔失去放大及缩小功能,往后眼睛将会十分怕光,外出或在光线强的室内都要戴太阳眼镜,吕大文呼吁,民众不应轻忽天冷引起的视力危机,寒流时一定要多注意保暖。
视力健康|白内障、青光眼非到晚年才出现 即睇5大常见眼疾征状
吕大文说,许多急性青光眼患者原本都不知自己罹患青光眼,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青光眼容易造成视野缺损,但初期缺损位置在视野周边,一般人难以察觉
.第二、即使视野出现较为严重的缺损,但因两眼有互补作用,也不容易立即发现
提醒民众如果是视力模糊、看不清楚、下台阶时担心踩空等应就医检查,但如果确诊是急性青光眼时,病情通常已是中度或重度,建议民众应定期进行眼底摄影检查,以利及早诊断、治疗。
冬天为急性青光眼好发季节,尤其是口罩令松绑,许多民众可能受到感冒病毒侵袭。吕大文说,当感冒服用副交感神经阻断剂,缓解流鼻涕、鼻塞、腹泻等症状,但此药物将增加瞳孔放大的机会,进而影响眼睛房水的排出诱发急性青光眼。提醒如果是急性青光眼好发族群,预防方式可以在眼睛虹膜用雷射打一个小孔,也就是虹膜穿孔术,让眼睛房水可以顺利排出,即可预防急性青光眼,因“急性青光眼发作后,如果8小时内没有降低眼压就会失明。”
新冠疫情期间,许多青光眼患者不敢到医院就医回诊,或是3个月慢性处方笺用完后,也没有规律拿药、规律点药,造成视力恶化,且患者不限年长者,年轻患者也不少。台湾长庚医院青光眼科顾问级主治医生陈贤立说,近期疫情趋缓,观察门诊患者发现,这类患者约增加2成,年龄从30至80岁,前几天,门诊就收治一名70多岁青光眼长者,疫情2年多来竟都没有回诊、用药,眼压飙升到50多毫米汞柱,如果再晚半年就医恐将会失明,青光眼患者一定要定期回诊就医。
陈贤立说,青光眼患者平时除按时点药,控制眼压,也应避免从事可能会增加眼压的活动,比如重量训练、瑜珈、戴着蛙镜游泳、领带打太紧等,以防眼压飙升,以致视神经受损,引发失明危机,平时使用3C产品每30分钟休息一下,可以看看远方或用热毛巾按摩眼皮消除疲劳,均可以适度降低眼压,而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需比一般人更加小心。
吕大文说,近期门诊中确实有些青光眼病人,疫情期间1、2年都没有点药控制病情,部分患者检查更发现,视野缺损疫情前只有10至20%,属于轻度缺损,但这2年来没有好好控制,造成病情恶化,视野缺损多增加10至15%,导致中度缺损,视野明显变差,青光眼患者切记应定期回诊检查、按时点药,避免眼压飙高深陷失明危机。
【延伸阅读,更多银发保健养生建议】
急性青光眼|5旬妇趴着按摩险失明 身高1.6米以下、55岁以上高危
中风|气温急降 中老年人保暖工夫要做足 遇“这些征状”别轻视
延伸阅读:
【本文获“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