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8旬老妇误信流言险送命 遵从6大建议 或不用食药食一世
82岁的黄奶奶有三高问题,平日虽在诊所拿药,却时常漏吃或忘记吃,再加上过去曾收到电话讯息说:“年纪愈大可容忍血压愈高,年龄加上80是可容忍的血压范围”,便对血压数值不以为意,平常血压更往往飙破160。某次,黄奶奶半夜起床上厕所时忽然胸痛、冒冷汗几近晕厥,被家人紧急送医治疗,检查后才发现竟是急性心肌梗塞发作,经紧急心导管支架手术处理及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及血糖,终于恢复稳定的生活。经过这次事件,黄奶奶再也不敢胡乱听信网络谣言,遵从医嘱乖乖吃药。
台湾国泰综合医院心血管中心主治医生陈玠宇指出,高血压堪称“隐形的杀手”,全台成年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病人往往暴露在风险当中而不自知。
相关文章:高血压|益生菌晒太阳助降血压?食药以外血压自然降15方法戒这些
量测血压把握722原则
正常人的血压收缩压应小于120毫米汞柱,且舒张压应小于80毫米汞柱(两者皆须达标);若诊间量测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即为高血压,若介于中间者则称作血压偏高或高血压前期。
如果平日在家有量测血压的习惯,根据欧洲及美国最新标准,居家平均血压超过135/85毫米汞柱(欧洲)或130/80毫米汞柱(美国)即为高血压。
台湾高血压学会及心脏医学会则建议,量测血压应把握基本“722原则”:1周量7天,每天量早晚2回,每回量2次(每次间隔1分钟),若有心律不整则需每回量三次。
相关文章:高血压|正确判断高血压要怎样做?居家量度至少要连续测7日
控好高血压可降中风、心血管疾病风险
陈玠宇说,很多人也常忽略“白袍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危机。
所谓白袍性高血压,是指一到医院就因为紧张,导致血压飙升,在家量测却正常。很多人往往自以为是白袍性高血压,却忽略了潜藏的动脉硬化危机;据统计,其心血管风险会增加约2至4成。隐匿性高血压则是医院量测血压正常,但居家血压却偏高,其心血管风险更高,增加约2倍。
依据文献统计,控制好高血压可使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2成,脑中风风险减少4成,心脏衰竭风险减少5成,因此,控制好血压成为当今刻不容缓的议题。
【相关图辑】如何控制血压?(按图了解👇👇👇)
6方法有效降血压,免吃药一辈子
有些人不免会担心,年纪较大的长辈在血压控制上,是否也需要如此严格?根据近期针对60~80岁华裔族群的跨国研究,若将血压控制分为“110~130毫米汞柱”与“130~150毫米汞柱”两组对照,发现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近3成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另一个大家最常询问的问题,就是吃了血压药是否就要吃一辈子?陈玠宇说,此关键取决于自身生活习惯及饮食是否能有效调整,大家可以从以下6个方法做起,若能达成的标的愈多,当血压降到合理标准范围内,就不见得需一辈子服用药物。
1、每减少1克钠盐摄取,平均可减少收缩压2.5毫米汞柱。
2、每减重1公斤,可减少收缩压1毫米汞柱。
3、采取得舒饮食(DASH,多蔬果、少脂肪)可减少收缩压10至12毫米汞柱。
4、规律运动可减少收缩压3至7毫米汞柱。
5、减少酒精摄取可减少收缩压2至4毫米汞柱。
6、戒烟使血压维持稳定,减少浮动。
其中“得舒饮食”原理是使用高钾、高镁、高钙、高膳食纤维及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搭配多种营养素促进身体健康,达到降血压目的。
1、 选择全谷根茎类
2、每天摄取5份以上蔬菜及5份以上水果
3、多喝低脂乳
4、红肉换白肉
5、吃坚果用好油
相关文章:【高血压】在家量血压6大注意事项 正确量血压不可只量一次?
服药也难控制?可以手术介入
不过,有些民众也常有高血压需服用多种药物,或即便服药也仍难以控制的困扰。这时,便可考虑使用新一代的导管介入性肾动脉交感神经阻断手术,俗称高血压导管治疗。
此治疗模式类似一般心导管治疗,从鼠蹊部打针,隔天即可出院。除了适用于难治型高血压患者外,也适合已并发器官受损患者(如心室肥厚、肾病变、脑中风、心肌梗塞等)、服药顺从性差、服药有严重副作用、次发性高血压治疗但血压仍未达标之患者(如原发性高醛固酮症)。
根据美国最新研究显示,光导管治疗未服药的情况下,患者诊间血压平均下降近10毫米汞柱,且可使日常血压维持平稳、减少浮动,台湾目前已执行约300例的高血压导管治疗,成效良好,当中发现部分患者甚至血压下降超过20至30毫米汞柱,摆脱药物束缚,维持长期稳定的控压效果。
陈玠宇说,高血压并发症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旦当严重并发症产生时,病患往往已发生心肌梗塞或中风,甚至死亡。
平常养成规律量血压的习惯,一旦发现血压上升无法在短时间内回复,需适时辅以药物控制,并调整生活型态及饮食,若有需要也可考虑使用新一代的高血压导管治疗,达到精准控压的惬意人生。
【延伸阅读:更多银发族保健养生建议】
银发饮食|控制血糖减糖尿及并发风险 牛油果合桃10种食物宜多吃
长者健康|大便习惯突变、停经后阴道出血 6大警号银发族别忽视
银发健康|大脑40岁后将加速衰老 多吃五谷豆类10大食物助护脑
慢性发炎|红肉、内脏别吃太多?提防铁蛋白过高 增患癌中风风险
延伸阅读:
懒人包》三类人“快筛阳=确诊”视讯看诊流程、居家照护诊所一键找,想吃清冠一号也有解
新冠肺炎确诊症状》发烧呼吸困难、头痛喉咙痛...Omicron疫情肆虐!10秒分辨轻中重症6症状快就医
【本文获“今周刊”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