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胡枫养生旺角行到尖咀!行路记住呢9点免步姿错跌倒筋膜炎
胡枫面色红润,十分精神,他分享自己靠行路养生!行路有助锻炼身体,但也要步姿正确才可达至养生之效,步姿错误反而会导致腰痛或脚痛。脊医指出有2种常见步姿除了会造成痛症,更可能反映出身体疾病!行路很大力可能是扁平足、骨刺、椎间盘突出或坐骨神经痛?正确的行路步姿应是怎样?
撰文:伍兆聪注册脊医
88岁的胡枫身体健壮,行得走得还跳得,且毋须使用拐杖,十分健康!他日前(12月5日)在郑丹瑞《健康旦》节目中分享,自己全靠行路养生。
▼胡枫行路养生:(按图👇👇👇)
行路有助养生,但行路姿势错误更可弄巧成拙,不妨参考注册脊医伍兆聪分享什么是正确的步姿!
人体有一条自然的曲线,静止或活动时,“脊骨线”必须维持正常弧度。脊椎骨主控著大脑和全身神经讯息的传导,当行路姿势稍有歪斜,或是施力不恰当,造成脊骨线变形,就会成为健康的杀手!不当的行路姿势对身体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你的走路姿势正确吗?
▼常见2个错误步姿:(按图👇👇👇)
1. 步伐很重、呯呯响
健康危机: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脚踝扭伤
主要成因一:扁平足
扁平足人士的足弓太扁,走路时的像鸭子般“啪啪啪”地踏步往前。而6岁前的幼儿,因为足弓仍在发育,脚底的脂肪比例较高,所以走起路时常常都像是有扁平足的样子,亦特别容易发出声音。一般6岁后,足弓发育完全,步姿就会逐渐改善。
如果长大成人后,走路的步伐声还是很重,最好使用“矫正型鞋垫”来改善扁平足的问题。虽然,扁平足也许不会造成很明显的疼痛,但是足弓太过塌陷,对于脚踝、膝盖和腰椎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也容易造成“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或是“经常性的脚踝扭伤”。长期的压迫或是反复性的发炎,都是累积成慢性疾病的杀手,如果可以尽早改善,就可避免后续所衍生出的问题。
主要成因二:慢性腰痛
另一个让成年人走路啪啪响的原因,就是长年的腰痛。这一类型的腰痛,可能来自于“骨刺”、“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问题,虽然有时候疼痛不一定非常明显,但是会因为神经受到压迫,使身体对于肌肉的控制力量较弱,而无法在走路时让各组肌肉协调用力,导致在步伐上会出现“呯呯”作响的声音。
2. 走路晃来晃去
健康危机:容易跌跤、绊倒
主要成因一:盆骨旋转与歪斜
经常性的翘脚,或男性把银包塞在裤后的口袋,或过去曾有跌倒的创伤等,都可能造成盆骨歪斜、盆骨旋转。当盆骨不正的时候,身体的施力就会失衡,走起路来就容易摇晃不稳。
主要成因二:功能性与结构性长短脚
另一种造成走路摇摇晃晃的原因,极可能是长短脚造成,长短脚可细分为“功能性”和“结构性”两种类型。
功能性的长短脚(假性长短脚):
又叫做“假性”长短脚,指的是两只脚的实际长度相等,但却因为其他因素导致身体活动时两只脚不对称。这种可能是因不良姿态(例如久坐、习惯性翘脚、盘脚坐)引致盆骨歪斜、脊椎侧弯、单侧肌肉过度紧绷或脚型异常。
结构性长短脚:
左右腿不一样长,而且多半连腿的粗细都有差别。这一类的长短脚,就需要订制个人化的鞋垫,加高较低的那一边,利用辅具来帮助身体平衡。
主要成因三:臀中肌紧绷与无力
“臀中肌”和“臀小肌”都是属于髋部的外展肌,主要的功能是在走路时,维持髋部与盆骨的平衡。我们在走路的时候,会有部分的时间靠单边支撑,不断地左右交替推进行走。
但当长时间坐下,令臀部肌群长时间被拉长或紧绷,无法适当发力。如果某一侧的臀中肌或臀小肌较为无力,单边支撑的力量不足,走路时盆骨和身体的重心就会移动,形成这种晃来晃去的步态。
治疗方面,订制个人化矫正型鞋垫,可用于改善步态的问题,矫正盆骨及脊骨错位也是改善不良步态的重要一环。
正确走路应是怎么?
想彻底改变长期累积下来的错误步姿,必须重新给予肌肉正确的记忆。许多人都以为矫正步态,只要注意双脚的位置即可。其实,正确的步姿,是讲究全身整体的平衡,从头到脚、前后、左右各面向的平衡,包括上半身、下半身各处的位置与用力习惯,彼此协调配合,走出最平衡的步姿。
▼健康步姿的9项要点(按图👇👇👇)
1. 站姿
站立时要收下巴,不驼背,肩膀不往内卷,腰干挺直,下腹微收,想像有一条笔直的线往头顶上延伸。先注意好这些细节,就可以开始往前迈进。
2. 肩膀:不耸不内旋
肩膀应保持些微往后,避免肩关节内旋的姿势。走路时肩膀尽量放松、不耸肩,如果单肩背包包,则应该让包包的背带左右交替来背,避免长时间以同一侧负重。
3. 背部:些微前挺
背肌应有意识地用力,些微往前挺。挺胸时记得不要憋气,正常呼吸,只用背肌的力量将胸口往上挺起即可。
4. 小腹:缩小腹、核心肌群用力
走路时,要有意识地微收下腹部,但臀部不需用力往后,而是将下腹往上延伸,用核心肌群的力量稳定每一个踏出去的步伐。
5. 盆骨:挺盆骨、收紧臀部
走路时,盆骨应微幅地自然晃动,如果臀肌力量不足,才会明显地大幅左右摆动。站立及走路时,都要维持“挺盆骨”的姿势,即下腹微收、臀部些微收紧,让盆骨往上延伸、挺直。
6. 足部:脚踭落地,前足推进
每一次的步行周期,都是脚踭先落地,再由前足往前推进。即便是穿著高跟鞋或凉鞋,也都是一样的方式。如果经常会绊倒,或是鞋尖有明显的磨损,都代表步姿不对,或这双鞋不合脚,而让你的步姿未处于“足跟落地,前足推进”的模式。
7. 步伐长度:适中
过大的步伐长度,会让身体感到吃力;过小的“小碎步”,则反映出身体的关节或平衡上有问题。
8. 双脚宽度:与肩同宽
走路时的“双脚宽度”应约为“肩膀的宽度”。宽度太大,是身体需要往外寻求平衡的警讯,如果双脚伴随著“外八角度”则更需特别留意。
9. 重心:分布与转换
以正确的步态走路时,足跟会先著地,偏外足跟的部位会承受较高的压力,接著由前足推进,重心则偏中内侧,大约是第二、第三根趾头根部的位置。所以,从鞋底观察时,应该也是鞋跟外侧与前足会有较多的磨损,并且应该左右对称,这样才是正确的步态重心转换。
只要能勤于练习,深信“肌肉的记忆”是可以被改变的,你很快就会发现以前的酸痛毛病得以改善!
相关文章:【快走好处】减肥降血脂防骨质疏松6大好处 头望前腰背直免伤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