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健康|电视音量愈开愈大还听不见?听力变差竟是耳硬化症惹祸

撰文: Heho健康
出版:更新:

讲话愈来愈大声,跟家人吵架甚至吼到“烧声(声音沙哑)”小心可能是听力出现问题。46岁的“阿心姨”每次跟丈夫吵架,用尽全身力气嘶吼,看电视音量开到最大,家人察觉有异带她到医院就诊,医师诊断为“耳硬化症”惹祸,经手术后终于恢复正常听力。

收治该案的台湾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陈厚匡表示,“耳硬化症”(Otosclerosis)是一种影响听力的疾病,常见于中年女性,且多数患者的病情发展缓慢,初期症状并不明显,随著病情加重,患者听力逐渐下降,因为症状改变缓慢,往往会被认为是老化的正常状况,因而失去治疗黄金时间。

耳朵剧烈疼痛5大健康问题(按图👇👇👇)

+12

相关文章:听觉受损|从眼睛周围开始痛?耳朵剧烈疼痛恐暗藏5大健康问题

陈厚匡以“阿心姨”为例,其就诊时自述左耳听力逐渐衰退,还伴随耳鸣,不仅电视音量愈开愈大,也常听不清楚家人的对话,甚至跟丈夫吵架时,往往愈吵愈用力,夫妻感情逐渐失和,子女们担心状况恶化,建议她求诊,坚持带她“不然每天鸡犬不宁也不是办法”。

什么是耳硬化症?哪些人是高危险群?

患者到院后,陈厚匡先询问其病史、听力下降时间及相关家族史,并安排理学检查与听力检查,确认是“传导性听力损失”而非“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之后借由CT断层扫描,排除可能病因如中耳炎或中耳肿瘤后,在镫骨底板发现中耳骨质病变,确认是“耳硬化症”惹的祸。

他强调,耳硬化症典型特征是镫骨周围致密骨头结构改变,病变骨头被吸收后,由海绵状血管性骨骼取代,最后形成硬化骨质取代海绵状骨骼,此异常骨骼生长可能会导致镫骨底板发生机械性固定,并破坏听骨链传递声音,使得声音无法有效传递至内耳,从而造成传导性听力损失。

根据临床统计,耳硬化症常见于白种人,并以女性患者较多(临床上女性比男性约为二比一),发生年纪多为30至40多岁,初期多以40-60分贝的传导性听力受损,但仍有10%病人会进展至混和性或感音性听损。

▼长期戴耳机或致听觉永久受损?(按图看清👇👇👇)

+4

相关文章:耳呜|长期出街戴耳机听歌或致耳痛 “66”原则避听力受损

听力变差及耳鸣是常见2大症状

常见症状是听力变差及耳鸣,听力变化是渐进性听力受损且通常两耳为不对称的听力表现,第二个常见症状为耳鸣,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会发生耳鸣,可能为嗡嗡声、嘶嘶声、蝉叫声等,另其它较少见的症状包括头晕、平衡感变差。

陈厚匡提醒,若患者听损属于轻微程度或不适合接受手术,可根据需求选择助听器协助,以调整其音量和音质达到最佳效果,并定期追踪听力检查监测病程进展。

为什么会引发耳鸣?该如何分轻重程度呢?(按图👇👇👇)

+9

相关文章:耳鸣恶化24小时听到尖叫声 感冒过劳8成因吃苹果朱古力加重耳鸣

如何治疗?

至于“镫骨手术”(又称耳硬化症手术)需将病变的镫骨部分截除,并替换为人工听小骨来改善声音的传导,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进行手术时,成功率可以高达80%以上,此患者术后左耳听力大幅改善,也避免依赖助听器。

耳硬化症有可能会进展至耳蜗内耳,造成更严重的听力受损,加上另一耳也有发病风险,建议术后务必长期追踪和监测,才能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否则听力可能会持续加剧,影响到日常生活,民众若发现常听不清楚对方讲话或自己愈来愈大声,都可能是听损前兆,可就医检查,预防病情恶化。

延伸阅读:

总是睡不饱、想赖床?这是湿气重表现!中医师教你用 2 方法可改善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