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健康|听力受损加速认知能力下降!6大迹象须及早配戴助听器
临床研究已证实失智症的成因中,听力损失是最重要的危险因子。医师提醒,长辈或民众自己在生活中有6大迹象时,建议及早配戴助听器治疗,以免长期听损,反倒使大脑失去刺激,最后演变为失智症。
台湾今年69岁的金钟影帝阿西(陈博正)在小学时遭误诊导致双耳重听,本来早已习惯听不清楚的日子,直到有次在家里,妻子从浴室冲出来问在电话旁的他:“为什么电话响了许久不接?”又或者是在片场拍片时,与导演沟通不顺、听不见他人招呼时,他才意识到听损为自己带来的严重性,仿佛与世隔绝了。
耳朵剧烈疼痛5大健康问题(按图👇👇👇)
相关文章:听觉受损|从眼睛周围开始痛?耳朵剧烈疼痛恐暗藏5大健康问题
听力损失使认知能力加速下降!
台湾听力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叶文英指出,听力是看不见的隐形障碍,千万别忽视任何一点迹象,假如子女已察觉与父母对话需愈来愈大声,别当成只是自然老化。因为,听损其实已被证实与许多认知疾病(如失智症)有关,等到罹患失智那一步就来不及挽回。
为何听损与失智有关?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副总院长王懋哲指出,大脑是需要刺激的,一旦刺激减少,大脑便会自然退化,而听觉就是重要的刺激来源。国际医学期刊《刺针》(The Lancet)研究也提到,影响失智成因中,听力损失占其中8.2%,排名第一。
▼长期戴耳机或致听觉永久受损?(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耳呜|长期出街戴耳机听歌或致耳痛 “66”原则避听力受损
医提6大迹象使老化带来的听损
王懋哲院长说明,长辈听力受损的肇因一般分成2种,分别为感觉神经听力损失与传导性听力损失。两者差别在于,前者是绝大部分的年长者听损原因,可能源自于自然老化、噪音伤害等,手术通常无法改善;后者虽为少数,但通常由慢性中耳炎、珍珠瘤、耳硬化等疾病引起,手术治疗或放大音量即可改善。
如果是老化造成的听力损失,同时也会导致语言辨识度变差,即使听得到讲话的声音,也会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王懋哲院长总结,长辈若是听损,常见表现如下:
1. 常需放大音量才可听到。
2. 语言辨识度变差。
3. 在吵杂环境下会听不到他人在说什么。
4. 虽然听得到他人声音但听不懂说什么。
5. 在聚会时因听不懂而不愿加入聊天。
6. 长久下来不愿出门。
小昆虫误入耳朵怎么办?(按图👇👇👇)
相关文章:昆虫入耳|小昆虫误入耳朵点算好?医生揭2招自救法、3大不当行为
及时配戴助听器可减缓失智风险
未来失智症的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台湾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副所长张慈映指出,全球每3秒就会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2050年时估计全球将高达1.5亿名失智病患。而目前台湾失智症患者有32万人,令人担心的是,其人口也正在快速成长,未来可能达83万人罹患失智症。
由于听损会增加失智风险,因此从根源改善后续失智问题相当重要。针对听损预防认知衰退的解决方案中,美国霍普金斯大学Dr. Frank Lin最新研究指出,配戴助听器可使听损者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48%。透过助听器可以减缓失智症和老年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
临床上听损初期只需配戴助听器,借助新科技即可恢复正常生活,也鼓励使用助听器保护耳朵,以免过度暴露在噪音中。王懋哲院长强调,听力损失和退化是可逆的,助听器的时机对听损者相当重要,“听力损失一般在30至40分贝左右时便会影响到生活品质,此时便是最好使用助听器的时机。”
纳入老人定期听力筛检,有助发现听损问题
另外,台湾科林助听器资深听力师蔡鋕鑫建议,对于某些听力损失风险较高的族群听力检测特别重要,如50岁以上的成年人,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的工作或音乐者,或曾有耳疾、感染者等。张慈映总结50个国家提出的失智政策,认为台湾未来纳入老人听力筛检,更能早期介入解决听损问题。
2024年世界听力日前,台湾听力语言学会与听力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等听力专业医疗团队,结合台湾六都社会局携手推动“听力巡航 守护失智”,共同倡议听力照护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引发耳鸣?该如何分轻重程度呢?(按图👇👇👇)
相关文章:耳鸣恶化24小时听到尖叫声 感冒过劳8成因吃苹果朱古力加重耳鸣
如果民众发觉自己或身边家人看电视、讲电话愈来愈大声,也有听不到、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状况时,就须预约更专业完整的听力检测及咨询。听损民众切勿忘记定期检查听力,或因经济困境而错失治疗的机会,及早发觉异常并介入治疗,才能重新回归社会,恢复幸福感。
延伸阅读:
心肌梗塞有 7 大前兆!跟著医师学会 3 招自救守则,救回宝贵生命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