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羹虽性质偏温 中医指数类人士忌服 尤是小朋友及痛风患者要避免

撰文: 阿言 王岚
出版:更新:

民以食为天,而药食同源的食疗文化早就在中国古代人民留存至今,将苦口良药变成了可口良药,寓医于食,既具有营养价值,又能调理身体。今天要说的主角便是蛇,香港素来有食蛇的文化,为广东菜中的一道常见佳肴,老一辈亦称蛇羹做平民补品,尤其冬天需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人,下班后吃一碗热辣辣的蛇羹可以补身暖体。
本文作者:陈志勇注册中医师

而蛇类中药则被定性为善走窜搜风入络之品,与其生活习性喜钻洞,行动迅速,难以捉摸有关。

《雷公炮炙论》:“蛇性窜,即令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李时珍《本草网目》:“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风。”由此可见蛇肉有祛风通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熄风止痉等功效。而在烹煮时更会加入当归、姜丝、花椒、八角等各种温性药材,加强蛇羹的温热行血的功效。特别适合气血不通、关节痹痛、手脚冰冻容易发麻、头晕眼花,面色苍白人士进食。无论你觉得手冻脚冻还是想保健一下都建议进食蛇羹每周一次便可,不宜过多。

蛇羹虽性质偏温 若体内有火热之邪者勿服

由于蛇羹性质偏温,如体内有火热之邪易使其诱发加剧,所以如有发烧、咽痛,罹患感冒的人士、经常挨夜、更年期的女性、热性体质等,均不合适食用蛇羹。

而小朋友亦未必适合食蛇羹。因为小朋友体质常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不宜多食温热之品。而蛇肉亦有通络行血之势,怀孕妇女亦不应食用。

最后蛇肉是含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可能导致嘌呤增高,如若曾患痛风或尿酸偏高人士应尽量避免。

《本文获陈志勇中医师授权转载》

陈志勇注册中医师

点击即睇“新手爸妈怀孕育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