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女童疑患强迫症有严重洁癖母亲忽略警号心理学家建议快求助

撰文: 阿言 萤火虫
出版:更新:

心小姐(教育及儿童心理学家)经常接触多个儿童个案,并以心理学角度为他们解忧。她接触个案当中,一名怀疑患有强迫症的女童有严重洁癖,但其母亲忽略女儿发出的警号,缺乏支援意识,令心小姐担忧不已,建立家长尽早向精神科医生求助。
(资料授权:心小姐 - 香港注册教育心理学家,英国特许教育及儿童心理学家)

Fay刚读完中二,她的妈妈表示Fay有严重的强迫症症状,想向心小姐咨询支援方案。可是,Fay妈妈轮候几个星期后,孤身与心小姐面见时说的第一句话竟是:“Fay依家好似好返好多,应该无乜事啦!”心小姐心想,难道Fay在几星期内迅速康复了?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患者一般深受强迫思维或行为所困扰,不是一个容易脱身的精神问题。心小姐放不下心,便向妈妈了解详情……

妈妈透露女童状况 拒绝与人招呼、聊天

妈妈回答心小姐的提问时,不时欲言又止,感觉她只分享了Fay的部分状况。Fay从小已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有条理,但固执的女生。她拒绝与人打招呼,亦坚持不和陌生人讲话。无论爸妈怎样劝她,她都不肯向大厦的管理员问好,连海关人员问她姓名也不肯回答,因此制造了不少误会和麻烦。

此外,Fay惧怕转变,亦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每次转校均让她非常不安,情绪困扰持续一段长时间。她升上中学首三个月的情况尤其严重,每天在家里躺在地上大哭大嚷,不肯上学。

妈妈意识到女儿问题却只认为“只是无礼貌”

听到这里,心小姐意识到Fay可能有社交沟通障碍或自闭症的症状。她想知道妈妈对女儿的困难的意识,便问她:“你对Fay嘅社交沟通同情绪控制能力有乜睇法?”

妈妈当刻的表情和她说的话并不一致。她带点慌张地回答:“我唔担心… 因为我细个𠮶时啲社交沟通能力仲差过Fay,但系我都挨得过。佢应该只系无礼貌,无乜问题嘅!”

心小姐见过不少家长有类似的挣扎。他们知道子女有问题,却希望子女没有问题。他们会询问心小姐的意见,却对孩子的情况轻描淡写,为孩子的困难找外在原因,尝试说服自己和心小姐,盼望她告诉他们孩子没大碍……

photoAC

发现女童强迫症于升中后恶化

心小姐继续了解Fay的状况,发现她的强迫症症状在升中后一直恶化,直到六月考试期间最为严重。她的强迫思维和行为围绕“洁癖/怕脏”,包括:

1.每天放学后需要向书包及里面的东西喷大量消毒液,让物品湿透才能安心。

2.因为害怕餐厅和送递员不够卫生,全家必须在家用餐,亦不可以吃外卖。

3.Fay的睡房只有她能进入。她担心家中其他地方不清洁,所以不允许自己除了脚以外的身体部位碰到任何东西。吃饭时全程蹲在椅子上,不能坐下。

4.每天洗澡时间为3小时以上,需要重复洗头和手起码10次,才感觉干净。她几天便用完一支沐浴液,过分的冲刷使皮肤发红。

5.Fay只肯使用家中的洗手间,因此在学校或街上她会忍著不上厕所,尽量不喝水。为了能尽快回家如厕,她放弃了学校所有课后活动……

心小姐越听越不对劲,深知Fay的强迫症症状已经显著地影响她的生活和健康,不可再轻视!妈妈却说:“而家就嚟放暑假,Fay强迫症嘅情况好咗啲。冲凉大概两个钟,出去玩一日佢都忍到唔去厕所,所以我唔知佢仲使唔使支援。”

女童每天洗澡约3小时(photoAC)

妈妈缺乏支援意识 心理治疗师认为意态严重

心小姐当时内心焦急万分,十分担忧Fay的情况。她支援过有强迫症的学生,他们大多有未被关注的心理困难,或曾经历过多的压力。研究亦显示,有自闭症的人患强迫逼症的机会较常人高。

同一时间,她被Fay妈妈把问题过分合理化,缺乏支援意识的状态惊到。心小姐希望能说动她正视问题,并给她明确的支援方向。

她恳切地与Fay妈妈分享:“心理学家了解学生情绪问题嘅时候,会客观咁评估佢哋嘅症状嘅严重程度,而唔系同佢哋之前嘅情况,或者其他人嘅情况比较。虽然最近Fay嘅问题有改善,但系佢啲社交适应困难,同埋强迫症症状仲系明显,我建议尽快俾适切嘅支援佢!如果唔系,系佢压力大啲嘅时候,症状好容易严重返。而家最重要嘅第一步,系揾精神科医生帮Fay做准确同详细嘅评估,揾出佢压力嘅来源,之后先可以对症下药,提供适当嘅心理和药物治疗,长远改善佢嘅情况!”

心小姐费尽唇舌,落力地向Fay妈妈解释专业评估和及早支援的重要性。另外,她也给了Fay妈妈一些针对强迫症的情绪辅导策略,以及增强Fay社交适应能力的方法。

看著妈妈半信半疑的眼神,心小姐不肯定她有把我的话听进去,但起码她肯把心小姐写下的重点带回家,也说聊完之后轻松了一点。心小姐目送她离开,心中默默祈愿Fay能尽快接受到她需要的评估和支援。

《本文获心小姐 - 教育及儿童心理学家授权转载》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阿女嘅强逼症好返好多…”每天洗澡几小时的洁癖女生】

作者简介:香港注册教育心理学家,英国特许教育及儿童心理学家;曾于两地的顶尖大学接受教育。

笔者希望透过分享在学校和诊所工作的点滴,提升大众对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及精神病的学童的关注。

注册教育及儿童心理学家心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