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便受尽歧视 侏儒症患者家属成立基金会 支援同路人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骨骼发育异常泛指骨骼生长不正常,亦即侏儒症,每一万名出生婴孩中,有大约1至3名患有这病,属罕见疾病,大多由基因突变产生。侏儒症患者及其家人不但面对肢体缺陷带来的挑战,更要工作及生活的困难及歧视。在2014年由侏儒症患者及多位港大教授和医生,成立了“小而同罕有骨骼疾病基金会”(Little People of Hong Kong),让更多人认识侏儒症,减少歧视。摄影:林若勤

香港大学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副教授钟侃言指侏儒症种类超过 300种,“最常见的是软骨发育不全症,亦即洛洛的病症,患者四肢短小,根据医学文献资料显示,成年男性身高约为130cm,而女性则为125cm,而外国的统计数字,每二万名出生婴孩中,有一名,而Jayden(JJ)患的则是MOPD II型原生侏儒症,全球只有约50宗同类个案,香港目前只有JJ一个病例,其他还有玻璃骨及成骨发育不全症等。”钟教授指病因多是基因突变,由于在怀孕初期胎儿征状不明显,孕妇很多时也未能透过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患上侏儒症,包括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或其他验血的测试,很多时要在怀孕20后才有较明显的病症,加上超声波产检会受胎儿的胎位变化而有差异,所以未能百分百确诊。

Nathan妈妈在2014年成立基金会,希望支持其他侏儒症的患者及家属。

侏儒症患者因为身体的问题,除了会在生活上带来不便,更需要面对旁人奇异的目光,香港过往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组织支援患者及其家庭,3年前,侏儒症患者Nathan母亲Serene,与多位港大教授和医生成立“小而同罕有骨骼疾病基金会”(Little People of Hong Kong),目的是协助患罕有骨骼疾病的人士克服患病带来的挑战,从而帮助他们过独立及有意义的生活。

“侏儒症患者在整个成长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由出生至儿童阶段,要面对确诊的问题,并需到多个部门覆诊。适龄入学后,或会被学校拒收,儿童患者在学校更有机会受同学嘲笑甚至欺凌,到成年后就要面对就业困难。我们成立的目的,主要是建立病人支援小组,定期举办活动, 加强患者及其家人身心健康,助他们融入社群;向大众灌输骨骼发育异常的知识,如到学校及各媒体讲解有关疾病的成因,加强社会对患者的接纳。”Serene说2014年成立初期,基金会只有3个家庭成员,发展至今天已经有50多个家庭及成人患者加入,Serene期望透过基金会可支援同路人。

延伸阅读:【妈妈唔易做】儿子患罕有病 妈妈:不能给他健康 但可令他快乐

【妈妈唔易做】儿子患侏儒症 妈妈:要让他明白心比外表更重要

做父母唔易,在漫长的育儿道路上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如果你有故事想跟我们分享,请把你想分享的内容及联络方法传至parenting@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