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湿气重容易肠胃不适、关节酸痛 附4款养生汤茶食谱
“五月夏意浓,小满雨水丰”,每年5月下旬,香港迎来夏季第二个节气“小满”,届时香港气温攀升至26°C以上,湿度更逾85%以上。闷热天气令不少人饱受皮肤发痒、肠胃不适、关节酸痛之苦。中医指出,此时节养生以“祛湿防病”为重,从日常饮食、起居细节到情志调节,皆需顺应自然方能安度小满。
本文作者:博爱医院陈才华中医师
小满节气特点:雨多湿重,气温炎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北方麦穗初饱;南方“龙舟水”滂沱。中医形容此为“上蒸下煮”之候。小满期间雨水多,雨后烈日暴晒地面蒸腾,这种天气容易让外界的湿气乘虚而入,尤其当出汗后当风、冒雨涉水或久处冷气房,都让湿邪循毛孔窜入经络。
湿气郁滞首伤脾胃,患者常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湿郁肌表则诱发湿疹复发、脚气渗液;若湿邪流注关节,旧患部位更易酸胀沉重。中医提醒,晨起昏沉、舌苔厚腻、下肢浮肿皆为湿重征兆,需及时调理改善湿重。
养生四大范畴:饮食、起居、经络、情志
一、饮食调理:分清体质再调补
祛湿不等于饮凉茶!多数人一听到祛湿就买凉茶饮,其实不同体质需要不同调理方式。养生需要“度身订造”:针对不同体质推荐的食疗:
1. 容易水肿的“脾虚型”
特征:舌胖有齿痕、大便稀溏、食饱易胃胀。
四神汤加强版 (1-2人份)
材料:茯苓20g、山药15g、莲子12g、芡实12g、陈皮6g、瘦肉300g。
煮法:材料洗净、瘦肉汆水后,大火滚起煮1小时,加适量食盐调味,每周1-2次。
作用:健脾利湿兼理气。改善“喝水都胖”体质!
2. 满脸油光的“湿热型”
特征:舌苔黄腻、皮肤油腻、小便颜色深。
三豆薏米饮 (1-2人份)
材料:红豆30g、绿豆20g、炒白扁豆30g、生薏米30g (孕妇去薏米)
煮法:浸泡2小时,大火滚起煮1小时,去豆饮汤,加适量食盐/红糖,每周1-2次。
作用:健脾祛湿清热,改善“油光满面”体质。
3. 手脚冰冷的“寒湿型”
特征:舌淡苔白滑、畏寒肢冷、喝冷饮容易泄泻。
姜枣陈皮茶 (1-2人份)
材料:生姜3片(连皮)、红枣3枚(去核)、陈皮1角。
煮法:沸水焗泡10分钟。
作用:温中健脾理气,改善“手冻脚冻”体质。
二、“小满”起居作息:顺时应对天气变化
起居重细节,随身带备“小满”孖宝。
小满期间日夜温差稍大,大多数人习惯留连在冷气空间。建议冷气机温度以25-26°C为宜,风口可装挡板避免直吹大椎穴(后颈凸骨处)。
平时带备“小满”孖宝 - 薄外套及雨伞。自觉有寒意或有风吹到颈项部,随时穿上薄外套,避免感风寒湿邪;雨伞以预防突如其来的雨,避免冒雨涉行,湿邪缠身。
1. 衣物以透气,切忌穿著潮湿衣物
小满天气湿气重而闷热,外衣推荐亚麻材质透气度更高,减少闷热感;内衣每日更换;潮湿天晨起时,用吹风机热风吹领口、腋下位置使其干爽。鞋袜若淋湿,可脱下用风扇吹干或用报纸放入鞋中吸潮,切勿以体温烘干潮湿鞋袜。
2. 睡眠调节关键:子午觉。
建议就寝时间调整至晚上十一时前,顺应自然。夏季日长夜短,可适当早起晚睡, 晚上十一时前睡觉,早上七时后起床。夏季主心,午时为心经循行时间。于11:00-13:00间进行午睡,以15-30分钟为佳,用以养心安神,补充体力。
三、经络按摩:每天10分钟自我保健
1. 足三里(健脾要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
按法:用拇指关节垂直深按压,每次2-3分钟,增强脾胃功能。
2. 阴陵泉(祛湿要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按法:坐姿屈膝,双手拇指交叠按压,每次2-3分钟,帮助祛湿减轻沉重感。
3. 曲池穴(清热要穴)
位置: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肘横纹尽头处。
按法:用拇指关节垂直深按压,每次2-3分钟,减轻皮肤痕痒。
四、情志养护:注重心神调养
中医认为心主夏令,五行属火,夏天著重心神的调养,保持心情舒畅。
放松疗法:到海滨或公园避免使用手机,条件许可可以赤脚,放慢脚步走15-30分钟。专注运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感受周遭环境,如风声鸟鸣、花香等。使人平静放松,放慢且把专注力放在当下。
茶饮方:用以疏肝解郁,身心俱爽,沁人心脾。
材料:合欢花6g、淡竹叶3g、百合6g,沸水焗泡代茶。
特别叮嘱:孕妇、长者、上班族的养生小贴士
孕妇祛湿应避开薏米等滑利食材,改选茯苓、山药温和调理;长者晨起可做5分钟拉筋操,活络筋骨顺应阳气升发;上班族午休时暂离办公室,散步15分钟并配合深呼吸,能有效提升午后工作效率。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陈医师最后提醒,与其依赖冷气冻饮,不如晨起快走生发阳气,以热姜茶代替冰品护脾胃,傍晚观海静心调节情绪。把握小满时节顺时养生,湿热天气亦能过得神清气爽。如有任何疑问,请向注册中医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