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资聚贤|木雕文物复修体验班:学习“修旧如旧”的工匠精神
文:九龙三育中学梁咏梅校长
九龙三育中学举办“木雕文物复修体验班”,首次将文物修复引入校园,并特邀文物复修专家彭惠玲女士亲自指导,同类工作坊鲜有在中学举办。学生们认识到传统木雕的艺术及修复技巧,更亲身体验了“修旧如旧”的文物修复原则,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
专家亲授,让文物保育更贴近年轻一代
谈及首次在中学推广文物保育,彭女士表示:“我们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物来让他们尝试,如果只是重复单调的任务,他们会很易感觉乏味而缺乏参与动机。以今次四幅清末民初木雕缕空金漆屏风为例,我们特意挑选一些较具趣味性的修复工序,例如为文物除尘及贴金箔,这些工序看似简单,却具挑战性,能让学生参与。”
当被问及为何贴金箔特别吸引学生时,负责老师笑言:“因为学生看到金箔时,会惊叹‘哗!金啊!’,这样他们便会跃跃欲试。”对此,彭惠玲女士深表认同:“对!这正是让他们投入的一个好方法。”
由于文物复修是专门学问,学生没法在短时间内领略,为了顾及中学生能力,这次体验班特意精简了一些步骤,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并体验文物修复的乐趣。
从清洁除尘到贴金箔 学生感受工艺挑战
回顾第一节的文物复修体验班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工具,比如海绵、棉花棒、小型毛扫和微型吸尘机,逐寸清理文物上的积尘。参加过的学生表示,由于藏在文物缝隙里的灰尘特别难处理,“我们需要非常细心,一点一点地吸走缝隙间的尘埃,感觉像是在为文物‘洗澡’。”
第二节文物复修班中,学生需要小心翼翼地为文物局部补贴金箔。参与的学生提出一个大挑战,是因为金箔很轻身,“贴的时候要避免风吹,然后要用工具协助,确保金箔妥善地贴在修补的位置。这项工序相当考验我的耐性。”
彭惠玲女士表示,文物复修工序虽然繁琐,但能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文物修复的细致与专业。“我们特意精简了部分复杂步骤,挑选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工序,比如贴金箔,因为它既有趣又能让学生得到成就感。”
文物修复不仅是技术,更是文化传承
由于木屏风有一定的历史,在修复过程中有不少细节需要特别注意。彭惠玲女士表示:“这次挑选的木屏风整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位置较为脆弱,因此我们会避开这些部位,选择较稳固的部分供学生清洁及贴金,确保修复过程的安全与完整性。”
此次体验班让学生不仅能够亲手修复文物,更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严谨与细致,以往学生只能透过书本或图片认识文物,如今却能亲身参与修复过程,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修复好的四面屏风亦会长期在校园中展示。文物修复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们能够提前接触并了解这项专业工作,认识到对文物保育产生兴趣和尊重,感受历史的温度,相信同学日后在博物馆看传统大雕展品时,一定有另一番感受。
作者:九龙三育中学梁咏梅校长
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简介:
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直资议会)由全港的直资中小学组成,议会以协助直资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体系为目标,让家长为子女选择学校时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