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都在脱实向虚?武汉大学教授新春调查警示内地最大危机
武汉大学教授吕德文是近年来一位活跃于内地舆论场的社会学家,他长期从事田野调查、城乡社会观察和基层治理研究,不少观点都被认为接地气,直击社会痛点。近日,他撰写文章《2024年新春调查:基层存在撂挑子、脱实向虚、折腾等潜在风险》尖锐指出:“各行各业都在脱实向虚,社会空转是今日社会的最大危机。”
据他的描述:“春节期间和中学同学聚会,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医生、老师、老板、国企员工、农民工、媒体从业人员,都在一致吐槽形式主义,不好好干活,厌恶至极,却又无可奈何。人到中年,不敢提意见,不敢坚持实际,只能向上应付。基层政府在向上负责,不对实际负责。谁都知道图斑整治不切实际,但只能使劲折腾群众。村级组织服务于上级指标,不服务群众,即便服务群众也是做给上级看。一位村书记说,工作做不好,指标要好看。”这样下去,基层疲于应付,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严重泛滥,社会越来越僵化,但民众依旧缺乏获得感。
与此同时,同样是来自武汉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在《村书记“懒政”:“除了镇长书记的通知,我都已读不回!”》一文中,揭示出几位村书记对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不堪其扰,导致乡镇干部愈发难以调动村书记的困局。这篇文章对基层困局进行了分析:“村书记的‘懒政’现象并非源于村书记‘懒’,而是愈发刚性的行政任务不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造成村书记疲于应付政策要求。不只是村书记,当前大量的工作精力集中在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当中。所谓的‘群众工作’不是深入群众、发动群众,而是劝服甚至威胁群众配合上级工作,这偏离了基层治理的初衷,也使基层干部难以在工作中产生意义感,从而在基层工作中愈发消极。”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社会空转、基层疲于奔命,是近些年来内地社会十分突出的问题,既严重妨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引起相当多民众的厌恶。2022年,习近平在中共第十九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表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
2023年6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要求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2024年1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再度召开,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上升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可以说,上层十分重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采取了大量措施,进行了许多努力,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困扰基层的问题依然严重。今年初,吕德文在《基层六题》一文中指出:“近些年,基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人所共知,人人都深恶痛绝。但似乎只能在形式上反形式主义,反反复复,越反越多,以至于基层差不多要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投降了。再加上经济下行的影响,基层弥漫着失败主义情绪,出现了基层僵死和社会衰退的征兆。”
为何会这样?这要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说起。吕德文认为:“上级把基层当做科层组织,用组织控制手段去改造基层组织,这使得基层组织失去了与生俱来的灵活性和非正式性。当基层组织只能目光向上,而无法眼光向外时,自然无法融入社会,只能在体制中僵死。”除此之外,他还把制度过密化(基层被管的事越来越多)、赶超体制下的基层治理“速食年代”、折腾式治理、制度预期不稳定视作当下基层治理困局的原因。不过,这都与基层组织只能目光向上有关。
以此逻辑进一步分析,当下内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社会空转、基层疲于奔命问题,从根源来说,与过于依赖单维度的自上而下权力秩序、缺乏相配套的自下而上监督体系密不可分。1980年,邓小平在著名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触及官僚主义问题的根源:“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
欲解决问题,那自然只能是建立一套与自上而下权力秩序相配套的监督体系,让广大人民在合理范围内扮演监督者角色,改变基层只能眼光朝上的结构,让基层保持应有自主性,既服务于上级致力于公共利益的政策,又兼顾实际情况与民意诉求,同时对上和对下负责。这应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