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出发|为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不出意外,二十届三中全会或将于12月召开。十年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计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也是在这次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党刊《半月谈》称这次全会是“划时代的”,并将其重要性等同于历史转折关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划时代的”,既体现在理念上,也体现在具体的改革举措上。在理念上,《决定》第一部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开宗明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故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这个过程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一次思想解放。与此相应的,在处理政府与市场这一核心问题时,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此外,在产权保护、公平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发挥两个积极性、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方面,《决定》亦令人鼓舞。比如《决定》提到,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在法治和权力制约监督方面,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脍炙的改革口号和方向。
为保证改革举措落实,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且《决定》中有明确的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2020年,经有关部门披露,《决定》公布7年多,各方面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各项改革逐步落实。具体到放管服改革,到2023年,清单管理措施比制度建立之初压减64%,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多年来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投资项目压减90%以上。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在划时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延长线上,二十届三中全会既需要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理念和举措上来,也需要直面过去10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11月6日,财新周刊发表题为《改革亟须新突破》的社论,该社论一方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予极高评价,另一方面也直言不讳提出改革举措在落实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比如有形之手干预市场配置的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倘若真正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今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矛盾与困难,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避免。”“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必须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把权力之后关进制度的笼子。”还有改革停留在口头与纸面。“有些官员口称的‘改革’,其实与决定精神背道而驰。曾几何时,收缩性政策频出。尤其是三年疫情中,微观干预过多,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严重,市场主体苦不堪言。正面改革是改革,纠正错误同样是改革。市场主体迫切盼望一些部门与地方政府能够尽快拨乱反正。”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面对的内外形势已然不同,民众的预期与信心也不同于十年前。尤其是经历过三年疫情的消磨,民众对于中国能否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保持怀疑态度。虽然最高层反复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但还是无法抵消人们的疑惑,社会面的预期与信心也因此持续低迷。基于此,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必要在承继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面改革开放,如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在历史转折关头,再次吹响改革开放集结号,给迷茫不安的中国社会投下定海神针,也为中国接下来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