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30年|重磅长篇通讯传遍海内外始末
邓小平南巡,使因“六四”事件而放缓乃至停滞的中国改革开放重新提速,大大加快了中国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当时,邓小平是秘密南巡。离京前,邓小平就让工作人员向广东打招呼,要求不见报。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没有派记者跟随,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派有记者但“总社没有要求发稿”。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松营认为,邓小平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到深圳视察有特别的意义,便向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领导汇报,要求派记者,即使不报道,但起码能够保留重要历史资料。最后经批准,只有广东电视台和《深圳特区报》、深圳电视台记者派出记者跟随,名额严格限制。
1992年1月19日上午,邓小平乘坐专列抵达深圳并视察市容,消息马上就传开了。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提出“看来我们也要做好报道的准备”。当天晚上,邓小平办公室主任王瑞林和广东省、深圳市领导开碰头会,落实明后几天的行程和保卫工作。王瑞林表示:“这次南行,在武昌短暂停留的时候,老人家就有很重要的谈话。今天上午一到深圳就马上要视察市容,而且又有很重要的谈话……要指定专人做详细记录,否则将会造成历史的重大损失。”出席碰头会的吴松营被指定为负责做好邓小平视察过程中的记录工作。因为责任太大,吴松营领受任务后,要求随行采访文字记者、《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一起参与记录。
1月20日,香港无线电视台反复播送“邓小平在深圳视察”的特别新闻。新闻是采访深圳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黄新华的一句话录音,接着播放邓小平的历史镜头。很快,几家外国通讯社都播发了“邓小平在深圳视察”的消息。这些消息全都发自香港,说是来自深圳市政府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官员”。10天以后,香港《大公报》文章说:“邓小平鼓励大胆改革,称谁不改革谁下台。”
1月23日,在邓小平转赴珠海之前,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以“讲话很重要,加上香港有的报纸对讲话乱猜测”为由,请示希望深圳报纸能做正面报道,被邓小平以“不破这个例”驳回。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也再三请示:海外已在传闻,是否可以正式发个消息?邓小平仍然没有同意。“不破这个例”是指1989年11月邓小平辞职,“正式与政治生涯告别”,邓小平并要求对他的活动不做宣传报道。
后来,深圳决定仿效1991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皇甫平”文章的方式,写评论文章,不提邓小平到了深圳,甚至连“邓小平”三个字也不提,只把邓小平说过的话写出来发表。2月20日至3月6日,《深圳特区报》连发八篇“猴年新春评论”。这八篇评论一经发表,社会反响强烈。
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同日转载,并在按语中说明《深圳特区报》的评论“原汁原味披露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香港其他各种传媒以及台湾、澳门地区和各国驻香港新闻机构、通讯社纷纷转载“猴年新春评论”,或者编发相关消息。不久,《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也开始转载部分“猴年新春评论”。各省区市报刊转载《深圳特区报》“猴年新春评论”的,更是数不胜数。
尽管海外舆论已经刮起了“邓旋风”,中国报纸仍只字未提邓小平南巡。2月28日,邓小平南方谈话作为中共中央文件正式向全党作了传达。中央和地方报纸,连续发表社论、评论,传达和阐述谈话精神。可是,邓小平南巡的详情,仍然未见诸报端。各路媒体都想抢发这个“独家”。上海《文汇报》、《深圳青年》杂志都曾请陈锡添写稿,给他们发表,并愿意承担一切风险,但陈锡添没有同意。
文字报道的“口子”一时开不了,可不可以先发表照片?2月中旬,新华社广东分社寄给新华社《瞭望》周刊几张邓小平南巡照片,希望能在封面和封底刊登,时隔多日,不见回音。2月29日,新华社广东分社只好在自己旗下《体育参考》报头版头条大幅刊出一张《邓小平在仙湖植物园散步》的照片。3月12日,《深圳特区报》编发半版邓小平的独家照片,陈锡添撰写了500字图片说明,出版见报时仅保留了“1月19日邓小平在深圳”的字样。3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邓小平在广东的照片。邓小平南巡,就这样以照片形式公开报道了。
从1992年2月中下旬开始,全国的政治气氛和舆论导向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从政治上的“姓社”、“姓资”讨论,转到如何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从经济上的三年整顿到如何引进市场机制、加快发展。
3月18日,深圳市委宣传部开始筹划邓小平视察深圳的长篇报道、影视纪录片和专题书籍。3月22日,陈锡添看到《南方日报》发表文章《小平同志在“先科”人中间》后意识到,不能再等了,立即开始写作《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七个字来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三月》诗句。因为材料烂熟于心,陈锡添很快写完这篇11,000字的长篇通讯。
3月26日的《深圳特区报》以最显要的版面和最突出的手法发表署名“本报记者陈锡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石破天惊,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香港媒体有的全文转载,有的摘登消息。外国通讯社驻港机构纷纷发布消息。当时正值中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应强烈,议论纷纷,很多人在私底下大声叫好,四处寻找《深圳特区报》。有一位中共高层问出席两会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你们这个稿子怎么出来的?李灏回答,“我不知道,家里定的吧。”意思是没有来北京出席两会的深圳市领导定的。这位中共高层说,你们的胆子好大啊。
可是,过了几天以后,还是不见中共中央主管部门及至中央领导对《东方风来满眼春》有什么反应。当时,作为既是长篇通讯文字记录人、又是具体分管内外宣传和新闻出版工作的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松营已经做好被“双开”(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准备,并向家人作了交代。
3月30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在头版全文转载《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的办公桌上每天会按时摆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光明日报》三份报纸。邓小平看到《光明日报》转载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后,非常高兴。吴松营2018年在《记录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台前幕后》一文中透露,邓小平让秘书打电话给新华社总编辑说,文章很好呀,《光明日报》能转载,新华社能不能转载?《东方风来满眼春》这才引起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
3月30日下午,新华社全文播发《深圳特区报》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并且补发了一条自己的动态消息:[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本社今天向国内外转发了《深圳特区报》3月26日发表的一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深圳特区报》的这篇一万多字的通讯,详细记述了邓小平于1月19日至23日访问深圳期间的主要言行,尤其是他对改革开放所作的重要讲话。
当天下午,中国覆盖全国的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根据新华社通稿,全文播发。当天晚上,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全文播发,一共播了45分钟,并配上由广东和深圳电视台提供的邓小平在深圳视察的画面。
第二天即3月3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转载《东方风来满眼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北京各大报和全国各省市几乎所有报纸,也都在这一天的头版显要位置转载。各省区市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也都纷纷转载、转播。
美联社、路透社、共同社等世界主要通讯社,都十分敏感地捕捉到3月30日中国在舆论场上发生的重大变化的事情,于当晚用“3月30日北京电”的形式,向全世界报道:“新华社、国家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都第一次发表了邓小平1月份在华南的讲话。”“中国的宣传媒介今天向全国11亿人口宣传邓小平在南方的谈话。”
4月1日,即将访问日本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会见日本驻华记者,被问及对《深圳特区报》发表《东方风来满眼春》长篇通讯的评价时,回答十分肯定:“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早已在全党和全国传达。现在发表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报道,可以使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他的谈话精神,以便全面地贯彻落实。”新华社当即向全世界播发了这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