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30年|江泽民的应对与抉择

撰文: 关岭
出版:更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受“六四”事件、苏东剧变的影响,中共党内左派不仅力量大,而且十分活跃。反“和平演变”的呼声盖过改革开放,“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伤及改革开放各个领域,质疑改革“姓社姓资”的声浪渐响,改革开放几乎陷入“休克”状态。值此之际,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的应对与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形势的发展,让邓小平不满意、不放心。1992年初春,年迈的邓小平决定南巡,扭转乾坤。针对中共党内想把“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变为“两个中心”(经济建设和反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反复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不能变,并严厉警告“谁反对改革,就让谁下台。”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F.Vogel)的《邓小平时代》披露,邓小平南巡期间曾在广东珠海召开秘密会议。

珠海会议表面上与军事规划有关,由中共政治局常委乔石主持。“由于乔石分管国内治安,开这样的会也顺理成章,但乔石也被很多人认为具备担任最高领导人的素质,是江泽民的潜在竞争者,所以这次会议也可能和中国的领导层的人事安排有关。”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国家主席兼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以及杨尚昆的弟弟、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他们实际掌握军权。中共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并无军权。“这些干部都与安全问题有关,但他们对加快改革的必要性的认识也与邓小平意见一致。”

在珠海会议上,邓小平把他在武汉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次:“谁不改革,谁就下台……我们的领导看上去像是在做事,但他们没做任何有用的事。”

傅高义认为,出席珠海会议的军队强大阵容表明,如有必要,军队高层愿意拥护一位新的领导人。

根据《邓小平时代》披露,珠海会议是邓小平南巡期间江泽民改变立场的关键。1992年2月中旬,邓小平返回北京前几天,江泽民已经公开说,他拥护邓小平进一步改革的呼吁。江泽民通过从珠海得到的报告认识到,邓小平已经下定决心,假如他不大胆推进改革开放,就面临被替换的风险。江泽民从邓小平南巡中,能够看到他争取到了北京和地方重要领导人的很多支持。后来江泽民也承认,当时他断定邓小平的观点会占上风,他的明智之举就是支持这些观点。

+5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版的有关邓小平南巡的书中没有提到珠海会议,官方的《邓小平年谱》中也没有相关纪录。不过,中共官方媒体曾刊登邓小平视察珠海生化制药厂的照片。

南巡回到北京不久,邓小平在视察首都钢铁公司时曾说,朱镕基(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懂经济,不服气不行,还说对朱镕基用晚了。

江泽民当时的确感觉不妙。1992年5月,他到北京玉泉山看望中共十四大报告起草班子时,起草者看到他情绪不高。他还对起草者说:“报告一定要写好,不管十四大谁来作这个报告。”对政治十分敏感的“笔杆子”们感到:江泽民话中有话。

面对邓小平南巡的冲击波,江泽民重新权衡左右的力量对比,最终还是站到邓小平这一边。1992年2月3日(农历除夕),即邓小平离开珠海五天后,江泽民打电话给正在上海的邓小平拜年。此前,江泽民并没有在春节给邓小平打电话的习惯,傅高义说:“他(江泽民)后来承认,这次通话并非随意而为。”

1992年10月,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与中共十四大代表会面。(Getty)

与此同时,江泽民经中央政治局批准,将中共高层重要智囊郑必坚等人在上海整理的邓小平南巡讲话概要发给人数有限的最高层干部。2月28日,即邓小平南巡后第40天,中共下发了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写成的中央2号文件,在更多的高层干部中传阅。

不过,在南巡后好几个月,邓小平并没有同江泽民见面,告诉他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也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江泽民。《邓小平时代》写道:“实际上,据江泽民说,他觉得邓小平仍在考验他,潜在威胁犹在。”

后来,江泽民决心在邓小平的最后考试中过关。在公开场合,他变成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力支持者。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学员进修班上讲话,全面说明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需要做些什么,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天后,江泽民去看望邓小平,问是否同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邓小平说他喜欢江泽民的讲话,又说:“其实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让江泽民如释重负。随后,邓小平让江泽民将中央党校讲话在内部传阅,如果反响好,就作为中共十四大主题。不出所料,反响果然不错。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中央顾问委员会被撤销,杨氏兄弟被免去军权,江泽民终于站稳脚跟。十四大以后,中国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1993年9月,邓小平在同弟弟邓垦谈话时说:“现在证明,我退休以后,江泽民他们搞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