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掠影】通州、雄安环北京生活圈见雏形 可解大都市魔咒?
河北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是河北省夹在北京和天津中间的一块飞地,这里也是北京人口外溢区的最前线,数十万在北京工作的人士在此定居。2015年,与北三县接壤的通州区被定位为北京市的“行政副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计划出台,加上去年三县的行政规划被纳入与通州同步,三地发展被进一步看好。01记者探访北三县的“窗口”地区燕郊镇,探究北京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规划政策如何落实。
全球城市化进程殊途同归 大都市旁聚集“睡城”
在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市区楼价难以负担,而受益于完善的公共交通,通勤人士搭乘火车、城际地铁返放工,已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北京亦已步入如此阶段,隶属于三河县的燕郊镇,距离北京天安门直线距离仅30公里,据陆媒报导,燕郊一套两居室的租金大概在1500人民币每月,而此价格在北京市区,恐怕连一个单间都租不到;售价方面,燕郊每平方米均价在两万人民币左右,而在北京二环内的均价是八万左右。北京政府更设有各种限购政策。
较北京为极低的房价,和适当的距离,令燕郊成为著名的北京“睡都”。据报,燕郊常住人口已达120万,而其行政上级三河市仅40万,保守估计往返北京燕郊的人口达70万以上。
现实所驱 京郊统一规划成必然
相较于其他国际大都市,北京扩张速度过快,人口短时间爆炸性增长,而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尚未完成通勤化发展。致使生活在以燕郊为典型的周边县郊的通勤人士,需要忍受极度不便利的生活,单程通勤时间动辄超过两个小时。(见另稿《【中国掠影】北京“最熟悉的陌生人” :燕郊人无以定义的生活》)
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系列“交通一体化”工程成为先头兵。北京地铁平谷线在2016年尾动工,此线联通北京市中区和平谷区,但中间穿过燕郊;直连通州和燕郊潮白河的大桥,已经合龙,一改以往居民需要靠渡船困境;京唐城际铁路(连接北京和河北唐山)亦已开始施工,燕郊和北京的距离进一步被拉近。
但早前已有大量刚需买家和炒客涌入,燕郊的房价已经在在十年间涨了十倍。2015年,通州被确定为北京“副都”后和交通利好消息传来,为燕郊本已亢奋的房价又注入兴奋剂,楼价一度升至4万元。
面对现实因素,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在2016年10月,明确“北三县要与通州区整合,统筹规划发展”,打出口号“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因此在楼市最癫狂的时候,2017年上半年,环京地区相继出台多项楼市调控政策,抑制房价上涨。
燕郊发展不均衡 需走出“睡城”困局
记者探访燕郊时发现,尽管燕郊在2010年就已提升为国家级国新开发区,但区内并未见到有太多企业、工厂等,路边鲜有商业广告。路边巨型广告牌上几乎都是政治标语,其余最多的还是房地产广告。
记者采访到往返两地的通勤人士大董(化名),他直言当地政府无力左右该区的发展架构,“燕郊政府估计没法儿定义这个区域,因为这一刻由不得他们说了算,这块现在的走向,已经成了开发商、居民来左右的。”
记者搭乘的快车司机小白(化名)是本地人,他本人便是房地产中介,平时开快车(内地类似于Uber的租车形式)赚外快。他补充道,燕郊有五个工厂,但每个提供的岗位大概只有500人,燕郊本地人也有很多去北京上班。小白又乐观地认为等通州副都建设完成,“燕郊就成大二环了!”他表示本地人十分期待燕郊能被划入北京行政范围,这样对燕郊的发展必有益处。
虽有“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政策,但燕郊会否被直接划入北京的行政范围,目前的官方表述都十分谨慎,并无透露相关风声。反观“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官方宣传的规格远高于北三县,但其行政区域的管辖仍被划分为河北省。纵观雄安与北三县的地理位置,一东一南,形成北京向外的牵引力,疏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无需划入北京行政管辖,便可形成大北京都市生活圈。
不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郊统一规划下,纵然“一小时生活圈”的理念有了交通保障。但由“缩影”燕郊可见,当地产业不均衡,房地产一家独大。在北京都市化进程中,政府需思考其周边县郊的发展定位,和如何为当地市镇注入活力的问题,才能达成真正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