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印洁净政策】狮城的洁净之因不在国民 全赖清洁工人的辛劳?

撰文: 伍振中
出版:更新:

在过去数十年,新加坡政府花费了大笔金钱去打扫城市,市容大幅改善。不过,从根本来看,历年已久的清洁城市国策,有真正提高到市民的清洁意识吗?(此为《星印洁净政策》系列报道)【新加坡篇‧二】

系列相关文章:

新加坡篇

【星印洁净政策】全民运动五十年 新加坡成洁净城市代名词

【星印洁净政策】垂直绿化独步世界 让狮城化身巨型温室

印度篇

【星印洁净政策】举国清洁革命 印度式官僚政治碍事

【星印洁净政策】与神灵长老角力 看印度农村建厕

齐来打扫城市 清洁工粉饰假象?

良策未必可完全根除弊病。为了保持“清洁城市”的美誉,政府耗费大笔金钱于清理垃圾、改善街道环境的措施上,包括聘请大量清洁工人。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主席陆胜烈指出,在“保持清洁,新加坡”全国卫生计划启动之初,政策成效是可见得到的。愈来愈多人开始注重公共卫生,减少乱丢垃圾。1989年新加坡的清洁工人只有2,100名。随着经济起飞而变得富裕,也更容易借助外来的廉价劳动力清洁城市。

今天新加坡街头之所以如此干净,全赖一大班清洁工人按时打扫。陆胜烈表示,新加坡近年衍生出一大群外劳清洁工,随时随地打扫街道,让新加坡维持整洁。目前,单是向国家环境局注册的清洁工人就有56,000名,当中还未包括数以千计的独立合约承包商的雇员。据估计,新加坡每年花费至少8,700万美元(约6.79亿港元)来清洁公共空间。

新加坡街头的洁净,有赖一班清洁工人按时打扫。(新加坡市区重建局)

经年已久的清洁城市运动,究竟最终有否从根本上培养了国民自律清洁的习惯?还是只是以粉饰性的措施来制造城市假象?陆胜烈:“新加坡不是一座干净的城市。它是一座被打扫干净的城市。”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去年11月在全国清洁运动的嘉年华会上说:“今天,我们依赖着逾50,000名清洁工人……我们也有社区自发的义工团体落区帮忙清理垃圾。可是,这样并不能根治问题。”显然,尚达曼希望表达的是新加坡国民仍未具备妥善处理垃圾的自律性。根据国家环境局的数字,在2016年,当局开出逾31,000张乱丢垃圾的罚单,是七年来最高。每十张罚单里就有六张属于新加坡居民。

义顺区议员李美花经常在选区举办社区清洁运动,她同意罚款不应该是杜绝垃圾问题的第一方案,也认为过多清洁工会减低自律性。“最好是说服大家不乱丢垃圾。”义顺区每年有一次“无清洁工日”,由居民取代清洁工。2013年总共清理近1,500公斤垃圾,今年只清理了292公斤。李美花认为,只要做好社区宣传工作,市民的清洁自律性是可培养的。

上文节录自第14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2月24日)《清洁政策:从新加坡到印度 全民动员 还我清新家园 》。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