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起革命】中国电动车称霸靠“钴” 还看民主刚果
刚果河由东向西把这块“非洲心脏”划开,并成为其动脉,让大陆中央的丛林地区存在一线生机。这里是刚果民主共和国(下称民主刚果),在东南部矿业小镇科卢韦齐(Kolwezi),中国脸孔对当地人来说也许不陌生,因为这里有制造电动车的关键原材料─钴(cobalt),来自中国的买家在市场盘踞有利位置,准备把从矿场采出的钴一包一包运回国。(此为《电动车起革命》专题报道之六)
引擎推动的汽车诞生130年,柴油是汽车业的命脉,然而电动车的兴起,令各国汽车业也迎来一次洗牌,因为业界所需要的原料再不一样。中国在发展电动车市场的野心毋庸置疑,纯电动车发展的瓶颈在于车载锂电池的续航力。锂电池已广泛应用数十年,除了必须的锂元素,钴也是制造电池阳极不可或缺的材料。
这种灰银色的物质,主要来源地正是民主刚果。民主刚果的钴产量占全球六成,前年的钴矿产量达66,000公吨,排名第二的中国,产量只有7,700公吨,故有专家形容:“没有民主刚果的钴,便不会有电动车产业。”
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全球需求殷切,加上电动车销售炽热,锂电池的原材料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钴原料的售价在过去两年急升两倍多,今年3月曾一度突破每公吨9万美元(约70.2万港元)。当地矿石含钴量各有不同,市场会标分出含钴量不同的矿石,有些含量3%卖500美元,15%则索价7,000美元。
这里的中介人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或印度人,他们买入矿石后,再转售给中国内地的处理商或生产商,该国八成钴产量出口至中国。民主刚果倒是需要这样的产业,其土地面积大,天然资源丰富,采矿业养活了不少平民百姓,至少是这个穷国的一线生机。
爆买“21世纪石油”《日经新闻》今年8月以《中国爆买“21世纪的石油”》为题,报道指在非洲最深处,中国正以资本“爆买”,最近在民主刚果一些矿业市镇更出现唐人街。这个现象使日本经济产业省对中国企业保持警惕,因为这就像中国“完全控制了中东油田”─在纯电动车市场跃踞世界第一的中国,冀掌控钴的采购网络。
报道指出,日本和欧美车厂都过于相信纯电动车的时代不会一下子就来,自然没太关注这些资源,但中国却花了很长时间,逐步掌控这“21世纪的石油”(钴)。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中国已在民主刚果抢占先机,在这场汽车电池原料的开发战遥遥领先。中国目前库存全球三天的原油产量,钴存量更有15天,可见中国对钴资源的重视。
加拿大开采公司First Cobalt的执行长Trent Mell形容:“民主刚果(对电动车)的重要性,就好比沙特阿拉伯与燃油动力引擎的关系一样。”他认为,中国看到这一因素,正尝试掌控整个生态,由钴原料开采到电池制造都一一包揽。的确,要发展电动车业,资金、技术、原料缺一不可,一部智能手机需要5至10克钴,而一辆电动车的电池需要用上10公斤钴。
由此推算,2025年全球每年需要10万至20万吨钴。自2011年起,北京已把电动车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加上近年空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要追赶减排目标,故此,中国积极建立自家的电池工业,因为它是整条电动车生产线的“上游”,故国家致力推动及提供资助。
目前,中国锂电池生产量占全球77%,比2012年升了十个百分点,有分析员预期占比很快便会超越九成,在这场电动车电池战中,可谓遥遥领先。
自家钴矿靠不住
“钴”市爆升,也令民主刚果兴起开采热。在当地的大型钴矿场,巨型挖掘机在斜坡上缓缓移动,把灰黑的钴资源夹着石块挖走,再送到处理厂分隔出灰银色的钴,打碎成粉状后,再输出世界各地。
露天违法开采也急遽增加,估计非法开采已占整个开采业的两成半。这些非法矿场有不少业余矿工,甚至童工,他们往往在没有口罩、缺乏装备的情况下工作,有些只用铁枝或铲子,有些甚至徒手挖掘,并于黑市兜售矿石。钴矿的隧道只靠简陋的木架支撑,很容易发生倒塌事故,不少童工被飞石击伤,工人每次进入矿场,也冒着生命危险,日薪只有约10至20港元。
至于中国内地的钴矿场,大多数是伴生矿,常与铜矿及镍矿一同开采。因为开采成本高,却质量偏低,故此中国必须从民主刚果进口钴原料,锁定钴资源布局,长远而言非常重要。锂电池的生产工序相当零碎,开采物料、提炼、制造电池、组装,都由不同厂商负责,中国企业为此斥资于生产链的每一环。锂电池生产虽有国家在背后推动,但目前大多数中国制造商规模较小,主要生产低端、低能量密度的电池。
除却中国企业,电动车巨头Tesla同样是从民主刚果输入钴原料,Tesla称有派员到当地以确定钴资源,不涉业余矿工或童工开采,未来希望可达致钴资源“零使用”。惟童工及非法钴矿杜之不绝,供应短缺也促使各国电动车业界面临争夺战,有见及此,世界各大车厂都争分夺秒地研究,希望找到替代物质来制造电池,不让中国在未来电动车发展上占优。
斗快寻找替代物料
正如前文提及,电动车目前因受限于电池续航力及充电速度等因素,未能一朝一夕便取代汽油车。要冲破这个限制,在电池技术上须有重大突破,可是,锂电池自1980年发明、1991年由Sony商业化生产以来,“配方”都不见有重大改变。其中,钴除了是电池阳极的构成元素,也是防止电池过热及使其可反复充电的必需物料。然而,钴资源稀少,也是电池中最贵的金属原料,每公斤成本约12美元,相比之下,锂只需8美元。
因此,各大车厂都争相投资及研发新电池,波士顿的初创公司Ionic Materials背后的股东包括雷诺日产联盟、韩国现代汽车、法国Total石油等。Ionic Materials负责人Michael Zimmerman是塔夫斯大学工程系教授,他在五、六年前开始思考电池改造,制造不需要钴原料的固态电池。他认为,锂电池发展已到了强弩之末,以现有技术无法再予改善,他目前正研发一种离子聚合物固态电池,比液态电池轻,也不易起火。
“若使用较少的钴,阴极的电压会变大,目前的液态电池并不能承受这样大的电压,但我们的聚合物就可以。”平治、丰田等大车厂,以及电器生产商Dyson,亦有研发固态电池。不过,这些固态电池仍有多项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而Ionic Materials跟大型车企或能源公司合作,也是为将来电池商业化铺路。
对于民主刚果而言,钴资源有如血钻一样,珍贵却载满血泪,是福也是祸。只有突破电池技术,才能扭转目前的电池资源格局,并改变过度开采及剥削工人的状况。
上文节录自第128期《香港01》周报(2018年9月10日)《Tesla落户上海斗地头虫 电动车市场酝酿新革命》。
【电动车起革命】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