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韩问题】主体思想自我孤立 北韩骑虎难下

撰文: 陈子炜
出版:更新:

朝鲜民族长期寄人篱下,渐渐失去了自主自立的能力和意识。近代朝鲜半岛的动荡迫使这个民族在短时间内重新发现自我,最终产生出朝鲜民族的主体思想。民族自决的夙愿却倒过来将北韩推向自我孤立的绝路。然而,长久依赖主体思想以巩固其统治的北韩领导人明白,即使主体思想已无出路,但也不见得还有退路。

(本文原载2017年5月2日《香港01》周报第58期A22版,按此订阅周报

主体思想真正面向的是北韩国内群众。国际社会对北韩愈强硬,北韩人民被压迫的感觉就愈强烈(图片来源:路透社)

延伸阅读:【北韩问题】兵家必争之地 朝鲜难以自主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提及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是中国的一部分。即使韩国马上否认了这个说法,但这却又某程度上反映了朝鲜民族不堪回首的过去。朝鲜民族与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一直活在周边大国的阴影之下,长期作为中原皇权的附庸,继而失却自我及自主意识。朝鲜半岛只是中国、日本、俄罗斯,以至于现在的美国掌握东北亚地区霸权的一支权杖,故此朝鲜半岛长期不能掌握自身命运。

在外国人眼中,朝鲜在历史上的单独存在感更是非常薄弱。有些早期的欧洲航海图上,根本没有标出朝鲜半岛,或只将其简单划入中华帝国。美国政治学者Walter Clemens指出,在1911年至1942年间,没有一任美国总统曾在公开场合提过“Korea”这个词。甚至在二战刚结束时,美国内部讨论朝鲜前途问题时,更提出过让朝鲜加入中国成为联邦的可能性。如果说特朗普真的误会了这段历史,这份误解很可能并不是始自于他的。

“韩版梁启超”呼喊寻回自我

徐载弼于1896年出版《独立新闻》,英文取名“The Independent”,旨于提倡朝鲜独立自主(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侵略、吞并、内战”三个词可总结近代朝鲜民族悲惨的历史,而此当中所积累的民族怨愤,经历千年终于转化为对独立自主的强烈渴求。历史上,朝鲜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因为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在国际秩序中没有什么“身份”可言。19世纪末,它更因饱受中、日、俄三方争夺而沦为不能自主的傀儡政权。为了找寻失去的自我,近代的朝鲜开始在欠缺独立基础的情况,“摸石过河”地鼓吹民族主义。1896年,朝鲜改革派徐载弼出版了《独立新闻》提倡独立运动。在6月20日的社论中就提到“朝鲜人从来不知什么是独立,而且对外国人鄙视朝鲜人无动于中”。

常被现代学者拿来与梁启超相提并论的近代朝鲜历史学者和思想家申采浩,更利用历史论述鼓吹民族主义。申采浩在他的《朝鲜上古史》写道:“历史为我与非我之斗争的记录。”这开始建立了以朝鲜民族为主体的历史视野。在独立的呼声中,朝鲜君主高宗在1897年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当时朝鲜周边的中、日、俄三国都以“帝国”自居,朝鲜称帝并不是单纯为“搞派头”,而是宣示自己保留跟其强邻平起平坐的决心——纵使她并没有这样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本钱,但仍想建立一点点民族自信心。

然而,朝鲜民族走向自主却是荆棘满途,比起当代其他亚洲国家争取民族自决的道路更为崎岖。日俄战争后,日本得以独占朝鲜半岛的主导权,大韩帝国最终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在下定现代化与成功争取独立决心不久后,就终结了其短暂生命。

超级大国的夹缝中求存

二战后,朝鲜民族得到解放,这时候独立自主的呼声又再出现。不过问题是世界列强根本不想理会朝鲜民族的自我意愿。有关朝鲜前途的讨论,基本上就是中、美、苏三国出于对己方阵营的利益考虑而决定的。1945年,美、苏暂时以三八线为分界“托管”朝鲜。即使在“托管”概念下,朝鲜半岛只是分治,而不是真的被一分为二,但是由于美、苏两方都不肯放手直接让朝鲜民族自决,于是产生了南北两韩实际分裂的局面。

1948年,南韩在美国支持下成立,对应地苏联也支持了北韩的成立。二战是近代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分水岭,但命运作弄之下朝鲜民族却连这“尾班车”也赶不上。1950年,北韩军队越过三八线入侵南部,触发了韩战。一般认为韩战是一场“代理人战争(Proxy War)”——即超级强国之间不欲赌上整体国运直接交战而由其他国家出面交战,双方暗中在背后以金钱、武器或人力作支援。作为代理人战争滥觞的西班牙内战发生在二战之前,是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争夺西班牙控制权而发动的战事。1931年,西班牙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并成立共和国,但西班牙的地主与天主教势力对于共和政府的共产主义政策感到不满而想复辟君主制。1936年内部矛盾升温成为内战之后,德国的纳粹政府以支援物资和军备的方式暗中参战,意图藉保皇党的势力赶走共产势力;而苏联也不甘示弱,为共和派提供支援。另外一个著名例子、在韩战后爆发的越战更为人所熟知。其与韩战非常相似,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及中国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冷战交锋所引发的战争。

韩战是一场典型的“代理人战争”。虽然其为北韩主动发动,但演变至后来已成为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决,两韩在处理上失去了话语权(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事大”只会被出卖

“主体思想”是北韩经历了历史教训配合共产主义和个人崇拜而整理的一套民族主义思想,成为了北韩团结的象征(网络图片)

至于韩战,本是北韩为了统一而发动,可是,最终似乎跟以往朝鲜历史发生的斗争没有太大差别。韩战爆发之初,北韩势如破竹,一直攻到半岛最南端的釜山,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介入战事后,局势突然逆转。北韩独力难支之下只能向苏联和中国求援。结果随着战争发展,美、苏、中三国才是主宰战事最后的决定者,朝鲜民族根本还未能摸到“独立自主”的边缘,更遑论要掌握自我命运。1953年,交战两阵营不想在朝鲜半岛继续争持,同意停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于是两韩问题被抛到脑后,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任何和平的解决方法。北韩在韩战中又再亲身体验了历史带给朝鲜民族的不朽教训——大国都是不值得信任的。

北韩领导人金日成将这份长久遭到压迫的民族情绪,整理陈述成为一套称为“主体思想”的理论,并在1955年“有关于去除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暨建立主体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讲话中正式提出。在北韩的用语中,“主体(Juche)”所指是朝鲜民族,而主体思想就是强调韩民族自主、自治、独立的重要性。主体的相对是“事大(Sadae)”,即是指韩国历史上一直侍奉大国而依附于其保护伞下的做法。

北韩的主体思想批评事大主义令民族失去自我意识,最终无法自主自立。金日成主张,“要在朝鲜进行革命,必须清楚了解朝鲜的历史、地理,以及朝鲜民族的文化”。可以说,北韩主张的主体思想,只是民族主义的另一种表述,但考虑到朝鲜的历史与民族特质,可以说这是朝鲜民族意欲从数百年来自主意识被“阉割”的历史中重新振作的一番夙愿。

骰子已经掷出 自主路退无可退

北韩这种申采浩式“我”与“非我”对立的主体思想观念,却又将国家推向世界的边缘,处于严重的孤立。追求自主自决并没有错,错只错在北韩用极端的方式将“自主”解读成“孤立”。在韩战之前,北韩与中、苏两国的关系密切,扮演好共产主义政权的角色。然而,北韩感觉到自己在代理人战争中被出卖后,一心想靠自己走出困局,但现实上,由于过分强调“我”的关系,北韩开始走上自我封闭之路,最终日渐被孤立。

北韩不想再重蹈朝鲜以往“事大”的覆辙,故此不想凡事再依赖其他社会主义“大哥”为其出面。虽然金日成辩解说独立与国际化没有冲突,但现实是北韩与苏联日渐交恶。即使与中国虽然保持了表面上的友善,但却不愿追随中国改革的步伐。近日北韩领导人金正恩更因为导弹问题,与中国撕破这层原来已非常脆弱的面纱。北韩朝中社在4月22日更批评中国加入经济制裁北韩行列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为了达致自立,北韩更以自给自足作为其经济建设的蓝图。这种前现代的小农经济哲学,使北韩经济至今仍落后不前。在军事方面,北韩的主体思想鼓吹全民武装,以寻求军事自主。1990年代后,朝鲜更背弃“核不扩散”的世界主流,发展核技术以图利用“核震慑”威吓周边国家,以求自保。

主体思想成了诅咒,使北韩不能再跳出孤立的路途,但是即使如此,主体思想在北韩已成为一种尾大不掉的哲学,难以放弃。主体思想强调自主已成为北韩人民在生活艰苦中的一丁点希望——期望朝鲜民族能正式统一,在朝鲜半岛正式建立统一政权。

就此去理解,我们会明白为何北韩自从1953年签订了停火协议后,一直不愿意签订和议、确立和平。就北韩的概念上,朝鲜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北韩总有一天必须统一朝鲜半岛。但现实上北韩根本没有力量武力统一,为了自圆其说,只能不时在边境与南韩上演一些肥皂剧式的冲突桥段,向内部宣示领导人有统一的决心。拉丁文有一句谚语谓“骰子已经掷出(iacta est alea)”,刚好可以形容北韩在主体思想捆绑下进退失据的尴尬局面。

对于北韩而言,挑衅周边各国的神经所面向的“观众”,其实并不是被挑衅的国家,而是国内期盼朝鲜统一的民众。北韩领导人也许明白主体思想已无退路,一旦现在收回主体思想或调整其内涵,整个由民族意识与个人崇拜所建构而成的政权有机会土崩瓦解。可惜,国际间对于北韩挑衅的行为作出强烈的回应,却反而会加深北韩人民被迫害的心情,强化其孤立自主的情况,最终无助于以和平手段解决北韩危机。

北韩的主体思想错误发展成偏邀的自我孤立政策。今日北韩必需继续以主体思想维系国内团结,势成骑虎(图片来源:路透社)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