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研人工智能平台 实时监察及预测蚊患情况 私人企业先试用

撰文: 邓宇诗
出版:更新:

炎热多雨的春夏季,蚊虫容易滋生,为协助灭蚊及预防工作,岭南大学科学教研组研发了一套地理空间人工智能(GeoAI)平台,结合GeoAI技术、物联网平台及地理资讯,生成“蚊患风险指数”以及“蚊患风险地图”,向大众市民报告各地区实施蚊患,以及预测未来三日蚊患严重指数,平台使用一年后暂录得屯门区蚊患问题最为严重。

岭南大学在各区设置智能灭蚊系统,系统分别分为气象站,以及灭蚊灯。(邓宇诗摄)

岭大研实时蚊患风险指数 过去一年屯门区最严重

为了有效解决蚊患问题,岭大科学教研组透过结合GeoAI技术、物联网平台及地理资讯,制成“蚊患风险指数”以及“蚊患风险地图”,向大众市民实时报告各地区蚊患情况,以及预测未来三日的蚊患严重指数。

岭大在各区设置智能灭蚊系统,系统分为气象站和灭蚊灯,当中气象站可以收集该范围气象数据如气温相对湿度等,加上环境数据如该区的植物、水源位置、食环署诱蚊器指数等制成实时蚊患风险指数。指数以1至8显示,数值越大表示蚊患风险越大。市民可以在网上看到该区实时蚊患严重程度,平台亦会参考天文台数据,显示未来三日各区蚊患风险。

从网站可见,未来三日新界区近锦田、石岗等地区蚊患问题最为严重。(邓宇诗摄)

平台使用约一年,暂时录得屯门地区蚊患问题较严重,其中屯门近水源以及公园地区最为严重。从网站可见,未来三日新界区近锦田、石岗等地区蚊患风险严重。

负责项目的岭大科学教研组主任王沛欣指,现时在市区30个地方放置系统,主要集中在屋苑、公园等,由于香港每区内均有不同土地运用,屋苑内外环境可能已有不同,期望进一步增至约100个系统,以录得更准确的数据,让市民辨悉区内哪一个位置蚊患风险较高。

王沛欣指,现时亦有同不同私人机构合作,把系统放置在屋苑、学校、建筑地盘、公园等。(邓宇诗摄)

私人企业应用系统 蚊患风险助加强预防工作

负责项目的岭大科学教研组主任王沛欣指,团队与不同私人机构合作,把系统放置在屋苑、学校、建筑地盘、公园等。合作机构在网站登入后,可以看到该特定地方的蚊患风险数据,她举例,有公园每逢星期三做灭蚊工作,透过系统得知周末蚊患风险较大,由于届时有大型活动举行,所以预早在周五再做一次灭蚊工作。另有物管公司从数据得知以往灭蚊工作成效不大,因而作出改善。

王沛欣表示,现时食环署有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但收集过程繁复,因此只能在收集数据后两星期至一个月公布数据,未能提供实时数据予市民参考,现时平台能够互补不足。

岭大团队指,未来将收集更多相关数据令准确性提高,又将推出体积更细的智能灭灯系统以放置在较细的屋苑、公共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