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 Fashion:新进设计师谈可持续时装(上)
月前,一物专访了非牟利环保团体Redress创办人Christina Dean,她指若要求消费者彻底停止购物未免太过离地,因此主张大家用更环保的方式去代替,例如选购二手和升级再造衣服。同时,她也希望透过教育新进设计师,减少业界带来的浪费。
由Redress主办、自2011年在港首次举行的“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比赛便旨在启发新进设计师,透过零废弃、重新构造和升级再造等技巧,创造符合大众市场的设计。比赛的规模愈来愈盛大,2017年度的报名人数更为历届之冠,参赛者来自日本、美国、中国和以色列等共46个国家。早前大会公布了入围名单,十位设计师现正密锣紧鼓制作系列服装,准备在9月初香港时装周CENTRESTAGE决一胜负。与此同时,一物访问了这十位设计师,了解他们对可持续时装的看法。
AY – Ayako Yoshida(吉田绚子)
O – object a
O:你何时开始对可持续发展时装产生兴趣?
AY:自我发现日本Shima Seiki针织机与日本和歌山的软件开始。他们有一个名为WHOLEGARMENT®的系统,可以制作一幅过、不用缝制和浪费物料的立体针织物,简单的针织物可以在一小时内制成。我看到他们的制作过程时感到很惊喜,因为之前我并没想过原来制衣会造成那么多废料。如今我明白到良好的概念和科技能减少影响。
O: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会了什么?
AY:Issey Miyake。他的设计受到“一块布”的哲学启发,利用作品去探索身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我喜欢他这种跟日本文化紧密连系的想法,其品牌尝试创新和使用新物料,例如回收的聚脂纤维。他糅合传统与先进的技术,我能体会到他的精神和创意。
O:你来自什么城市?这城市对你的设计有何影响?
AY:我来自京都,这城市融合传统与现代,愈来愈多外地旅客和居民的出现,使这种融合更加蓬勃。例如我的学校位于市中心,那里至今仍存在著许多文化影响,例如在大街举行的祇园祭,我们能看到装饰得很美的花车巡游。许多京都的经历都影响著我的设计。
AM – Amanda Borgfors Mészàros
O – object a
O:你认为设计和制作可持续发展时装的趣味在于什么?
AM:设计可持续发展时装在不同层面为我带来挑战,但我喜欢去解决有助改善地球的问题。作为时装设计师,我感到有很大的责任要去让世界和客人肩负起共同责任,为纺织及时装业带来有效和强大的正面改变。我相信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思考和行动的相关知识,在不同教育都应该占重要地位。
O:你认为设计和制作可持续发展时装的难处在于什么?
AM:其中一个最大挑战,是设计过程较长——最少对我来说。我以往工作得较快和有效率,现在要停下来思考更多,但我感到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去挑战我们的设计过程和改良思考方法,无论在个人或集体层面上。接触客人是另一大挑战,令其他人去拥抱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是必须的。我相信几小步能创造更好的业界,但我相信可以改进得更有效率。
O:你来自什么城市?这城市对你的设计有何影响?
AM:我来自隆德,现居斯德哥尔摩,这也是我过去三年的基地。斯德哥尔摩有很强烈和活跃的脉搏,这肯定影响我的设计,那里有许多不同的个性和气氛,城市环境很多元化,有不同物料和形状,营造出新鲜的对比。我的设计是自觉、关切和活跃的——全部都是我会用来形容斯德哥尔摩的词语。
CT – Candle Ray Torreverde
O – object a
O:你何时开始对可持续发展时装产生兴趣?
CT:我大约两年前第一次听到可持续发展时装,但我对此一早已有兴趣。我一直有重新组装二手过气旧衣的习惯,把它们改成我能穿的时装,看到其转化我感到很满足。我在时装学校读书时,只有很少预算,所以我总是尝试保存和升级改造我在项目上用到的物料。
O:你认为设计和制作可持续发展时装的难处在于什么?
CT:创作可持续发展时装是很有回报的事情,因为设计师可以透过设计对环境少点伤害的衣服,肩负起环保这项重要责任。重新使用纺织废料和没人要的衣料能满足到我的创意,以此造出美好的设计也蕴含著无限的可能性,令你发现创意不限于可用的物料,而是所有物料。发展出一种环保良知,以及知道自己有份参与环保,是我在设计过程中最感愉快的部分。
O: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你跟他学会了什么?
CT:Issey Miyake。他创作出创新而独特的实用衣服。我从他身上学会想像力与制衣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这不只对我作为时装设计师,也是作为可持续发展设计师有所影响。我学习到,想像力能令你看到设计能超越你肉眼所见的无限可能性。
CD – Claire Dartigues
O – object a
O:你何时开始对可持续发展时装产生兴趣?
CD:我在Parsons College读书时首次知道相关资讯,我那时为班上发展了一件零废弃的设计。开始时我很疑惑,所以做了许多资料搜集,也令我更想去学习更多。
O:你认为设计和制作可持续发展时装的难处在于什么?
CD:最大的难处是要在整个创作和制作过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此外,也必须要留意我们喜欢的东西与我们需要的东西之间有何分别。
O: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你跟他学会了什么?
CD:我没有特别喜欢的设计师。我所有技巧都源自外婆和母亲,她们是出色的制衣人,她们教导我如何开始和完成一件衣服,这对设计师来是最复杂的事情。而秘密就在于计划和选择。
O:你来自什么城市?这城市对你的设计有何影响?
CD:我来自巴黎,我成长于一个会利用任何废物再造成衣服的家庭,从小便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HW – Hung Wei-Yu(洪威宇)
O – object a
O:你何时开始对可持续发展时装产生兴趣?
HW:这源于去年与工艺家做了一个传统工艺创新的设计项目。我们利用木工厂弃置的树皮,应用在传统南岛民族的纳布工艺,并结合当代设计思维,创作出一个兼具环保概念、传统工艺及新时代设计的系列,算是打开了我对于环保时装的极大兴趣。今次“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时尚系列则源自这几年我在清理工作室旧衣期间,不禁思考能否透过再设计或其他设计手法,给予它们新生命。而我的朋友刚好也在清理旧的二手和服,于是展开了此系列。
O:你认为设计和制作可持续发展时装的趣味在于什么?
HW: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带著枷锁在跳舞的感觉,因为每一批取得的材料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更多时候必须从物料做优先考量,尽可能完全应用其特色。但要维持整个系列的气味,除了仰赖实作经验和设计转化外,更多的是要对每一件不同面貌物件赋予尊重和理解。
O:你认为设计和制作可持续发展时装的难处在于什么?
HW:这次“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时尚系列最大的挑战是物料的限制,我使用了许多旧的和服与腰带等素材,但每一件几乎都很难再找到相同花色的物件,所以在重制或面料使用上必须更加精算。不过也因此,改变了原本的设计习惯,更多的是先考量手头上面料的状况。有时候,限制或挑战,或许是一个契机,能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O: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你跟他学会了什么?
HW:Martin Margiela。虽然目前Maison Margiela的设计总监已改为John Galliano,但仍保持诸多如旧物改造创新的部分。品牌不仅保持了原先物件的特点,也给予旧设计一个新生命及想像,在设计转换和对于旧物的珍视方面都教人感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