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装节:毕业骚看本地时装还欠什么?
一连四日的由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时装节春夏系列(Hong Kong Fashion Week)已经圆满落幕,焦点当然落在大专院校时装设计系的毕业展上。从月前举办的理大时装设计文学士毕业骚,到现在香港时装节的天桥表演,其实不难看出香港的新进力量,其实极具创意和远见。
常说时装设计系的学生十年磨一剑,为的就是这个万众期待的毕业骚。无他,在那个由会议室改装成的T台下名人云集,时装业界赫赫有名的设计师(Walter Ma、Janet Cheung等资深设计师亦是座上客,两位同是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的副主席)当然为支持后辈而捧场,不同连锁时装品牌如Lane Crawford、Harvey Nichols的买手亦趁此机会寻找有潜质的设计师,希望发掘有才之士,为品牌注入新血。当晚同行的买手朋友亦已看中好些毕业生的作品,现正积极考虑“入货”!毕业时装骚其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一众有志投身时装业的设计师尽情展现才华和创意。
实验性强烈的设计意念
香港时装节协办了三场不同院校的毕业时装展,除了瞩目的香港理工大学时装硕士毕业骚,还有高等教育科技学院(THEi)的第二届毕业展,以及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的学生时装表演。不难发现,今届的毕业展与以往一味追求“拥有大师精髓”不同,设计师的灵感很多都源自香港文化、历史,甚至政治生态和城市发展,以极具实验性的剪裁、用料以及造型诠释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THEi毕业生Jason Lee的系列“Kingdom of the Underground”做得尤其出色,他以夸张的oversize剪裁和不同布料的拼贴、层叠营造随性grunge look,配饰方面却萃取了中国皇室的龙雕、玉佩等权力象征作设计灵感,造型处理不仅幽默有胆色,亦打破观众既定印象——中西融合并不一定要像上海滩、Vivienne Tam般着迹。中大专业进修学院的Fanny Yuen其中一个设计亦利用英治时期的香港硬币作重点,虽手工和造型风格仍然未臻成熟,却是值得欣赏的尝试。
而看了一整个晚上的毕业骚,让我最深刻的是理大时装硕士毕业生Victor Wong的作品系列,名为“Why Don’t You Save The World?”。从他选用的音乐(本地Rappers Youngqueenz的《水原希子》)、背影投射的短片(雨伞运动的新闻片段穿插其中)、用涂鸦风格改造的繁体中字配饰(“拯救世界”、“暴乱”鐡牌)都有着强烈的本土气息。Victor表示:“不论是婚姻平权还是普选议题,社会上其实有很多不公义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正面回应。”系列围绕着一个“庞克风和尚”(Punk Monk)作为构想,以不规则剪裁的“袈裟”衬深色百褶裙、针织毛衣和透视上衣,“我们不一定要以激进暴力的手法表达意见,每个人也会有自己表达诉求的方法。”于Victor而言,时装便是他的方式。
令人惊讶的精致工艺
常听别人说毕业展的作品大多创意有余,手艺不足;请恕我不敢苟同,今年三所院校的学生作品都精致得让人屏息!在中大专业进修学院的时装表演中,Sarah Yip的“Vertebral Column”系列留下不错的印象,设计师大胆利用全黑色调贯穿设计,再将皮革物料褶成不同的立体花饰点缀服装,呼应系列名称“vertebral”(脊椎)的联想,也让整个系列更为突出。THEi毕业生Cherie Chan的“Behind Your Smile”系列亦以动人的针织细节让我着迷,将混合物料玩得恰到好处。天桥模特儿手中的画框clutch更让人眼前一亮,公开发售的话应该会即场卖光吧?
但以精致工艺震慑全场的非Jessica Zheng的“Marvellous Journey”莫属,或许用毕业展中的高级订制系列来形容亦不夸张。她笑说:“从技术研究到制作,我花了超过半年的时间去处理整个系列的版型结构。由于一开始选择了立体剪裁,当中的变化和可能性很多,过程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厚重的羊绒和轻柔的真丝对比鲜明,凸显了立体剪裁的效果;由Jessica一针一线亲手钉上的立体刺绣和珠饰亦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这种工艺取材自欧洲的立体刺绣,但我用珠饰代替单纯的绣线,效果自然更富动感和层次。”
有人才有创意,香港时装还欠什么?
空有才华未必足够,但总算成功了一大半。他们欠缺的另一半,其实是机会。当然,像香港时装节这些博览能让新进设计师的曝光率更高,有幸者甚至能够一举成名;但这些活动也仅限于业界以内。真正能够让他们崭露头角的,其实是更多的宣传和空间。Victor说:“像JCCAC、PMQ、Inno Center等工作室其实很重要,但几年才等到一两个空位,实在不足。”香港租金昂贵,地方浅窄,对设计师来讲,若政府资助他们拥有自己的工作空间,已经是一支强心针。Jessica则认为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亦非常重要;除了与知名品牌或艺人、明星的合作或联乘,像Fashionally般举办的国外时装骚,也是重要的机遇。
而随着毕业骚徐徐落幕,每次主流媒体报道之际,总会有部分人跳出来批评东批评西,又说学生系列可穿性过低,难道时装我们真的“识条鐡”?Victor觉得:“毕业后不论开设个人品牌还是加盟时装公司,商业化和可穿性都是主要。其实身为时装设计系的毕业生,可以天马行空的机会并不多。”而Jessica则认为,服装具备功能是必须,“但设计师应该尝试用自己的概念和想法改变一般人对服装的印象,才是我们创作的意义!”其实毕业时装骚的精彩之处在于无远弗届的创意,学生不需要跟随某某品牌的风格,或考虑某某客人的喜好,全凭实力展现迥异的风格,才能够百花齐放。Victor亦坦言:“许多香港人宁愿以同样的价钱买外国名牌,也不会选择香港设计。其实本地品牌并不比外国的差,我们的成功更需要本地人支持!”本地时装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一群面向主流却勇于接受小众、追求功能但懂得欣赏非一般创意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