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装节:毕业骚看本地时装还欠什么?
一连四日的由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时装节春夏系列(Hong Kong Fashion Week)已经圆满落幕,焦点当然落在大专院校时装设计系的毕业展上。从月前举办的理大时装设计文学士毕业骚,到现在香港时装节的天桥表演,其实不难看出香港的新进力量,其实极具创意和远见。
常说时装设计系的学生十年磨一剑,为的就是这个万众期待的毕业骚。无他,在那个由会议室改装成的T台下名人云集,时装业界赫赫有名的设计师(Walter Ma、Janet Cheung等资深设计师亦是座上客,两位同是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的副主席)当然为支持后辈而捧场,不同连锁时装品牌如Lane Crawford、Harvey Nichols的买手亦趁此机会寻找有潜质的设计师,希望发掘有才之士,为品牌注入新血。当晚同行的买手朋友亦已看中好些毕业生的作品,现正积极考虑“入货”!毕业时装骚其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一众有志投身时装业的设计师尽情展现才华和创意。
有人才有创意,香港时装还欠什么?
空有才华未必足够,但总算成功了一大半。他们欠缺的另一半,其实是机会。当然,像香港时装节这些博览能让新进设计师的曝光率更高,有幸者甚至能够一举成名;但这些活动也仅限于业界以内。真正能够让他们崭露头角的,其实是更多的宣传和空间。Victor说:“像JCCAC、PMQ、Inno Center等工作室其实很重要,但几年才等到一两个空位,实在不足。”香港租金昂贵,地方浅窄,对设计师来讲,若政府资助他们拥有自己的工作空间,已经是一支强心针。Jessica则认为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亦非常重要;除了与知名品牌或艺人、明星的合作或联乘,像Fashionally般举办的国外时装骚,也是重要的机遇。
而随着毕业骚徐徐落幕,每次主流媒体报道之际,总会有部分人跳出来批评东批评西,又说学生系列可穿性过低,难道时装我们真的“识条鐡”?Victor觉得:“毕业后不论开设个人品牌还是加盟时装公司,商业化和可穿性都是主要。其实身为时装设计系的毕业生,可以天马行空的机会并不多。”而Jessica则认为,服装具备功能是必须,“但设计师应该尝试用自己的概念和想法改变一般人对服装的印象,才是我们创作的意义!”其实毕业时装骚的精彩之处在于无远弗届的创意,学生不需要跟随某某品牌的风格,或考虑某某客人的喜好,全凭实力展现迥异的风格,才能够百花齐放。Victor亦坦言:“许多香港人宁愿以同样的价钱买外国名牌,也不会选择香港设计。其实本地品牌并不比外国的差,我们的成功更需要本地人支持!”本地时装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一群面向主流却勇于接受小众、追求功能但懂得欣赏非一般创意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