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经典40年电影版:00、10年代的港女完全体

撰文: 添子
出版:更新:

上回看过80、90年代电影中的型格“港女”,今集自然要看看近代我们口中的“真・港女”。而谈及“真・港女”,当然不能不提近年流行的都市爱情电影。里面的角色令港女的形象更鲜明,甚至出现定型的走向。

【港女进化史上集】

其实“港女”一词的“历史”大概只有十年之久,大抵在2006、2007年开始被人挂在口边,直至《星期二档案》一连推出两集有关港男港女互讲的“纪实”节目,这香港独有的词汇正式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爆发,电影界对“港女”的讨论当然也是家常便饭。2010年著名影评人卓男亦在《号外》中发布〈香港电影里的港女完全变态报告〉一文,总结了港产片投射的港女荧幕形象:“自恋、任性野蛮、自命不凡、拜金、媚外、漠视他人权利……”不过,尽管如此,她们总被塑造成在爱情关系中处于弱势的角色。

郑秀文在《孤男寡女》中的演出被视为“港女”形象的雏形。(网上图片)

00年代《孤男寡女》、《独家试爱》系列:两个阶级的港女雏形

谈“港女”,不能避谈她们的爱情观。打从2000年代开始,香港爱情电影进入量产期,当中又以都市爱情小品最受欢迎,内容简单够贴地,亦容易产生代入感和共鸣。杜琪峰、韦家辉的《孤男寡女》和叶念琛的《独家试爱》系列电影(另有《十分爱》和《我的最爱》两套作品)大概奠定了千禧年代打后的“港女”雏形,亦透过服饰、造型,区分了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女性形象。而姑勿论这两套电影的角色都代表哪种阶层的香港女性群体,她们都被塑造成重视爱情、重视男人的从属角色(Subordinates),深陷在男尊女卑的爱情关系之中。前者主角Kinki的造型隐隐泄露出不安的情绪;后者主角阿宝则透过衣饰争取同情和共鸣。

长款大衣、宽松裤装、高领毛衣,全是Kinki的标志。(电影截图)
这一幕,Kinki穿著红色高领毛衣,在耳机中接受华少的指令应对前男友的调情,暗示她与男性之间的从属关系。(电影截图)

《孤男寡女》将主角Kinki塑造成典型中产女性,出入中环办公室事业圆满。但除了黑白灰铅笔裙、恤衫和高跟鞋等办公室女郎的典型服饰,厚重的高领毛衣也是她常穿的单品。这件毛衣配合她不自觉地拉扯著oversize毛衣和驼背、缩头等小动作,凸显Kinki在男性面前的不安;她在电影中的穿著亦非常保守,如长款大衣、宽松裤装等,即使要展现性感一面,她亦只穿一件红色的高领背心毛衣,丝毫不愿在男性面前展示身体。部分影评人指Kinki(以致郑秀文当时演出的其他角色)的形象是“新保守女性”的文化象征,的确,她保守的衣著透漏了我们对女性形象的要求——外形恰度好处的女性化(不过分暴露女性性征,把胸部、长腿都包紧紧的),性格柔弱惹人疼爱(引起男性的占有欲),最重要是渴望爱情(即使被男人伤透后依旧依赖男人,自愿性从属)。

当年“爱字头”电影中的阿宝,造型经常被网民形容为有阵“MK味”。(网上图片)
运动外套与负离子直发都是当时年轻女生的流行造型。(网上图片)

《独家试爱》系列的主角全都叫阿宝,并非典型OL或专业女性,反而是年纪较轻、没有稳定工作的女生,衣著打扮都没有Kinki那种职业女性的成熟韵味,反而处处透露出青涩的少女味道。不论是额前一大块的刘海,还是花辘辘的上衣和间中错配的饰物,阿宝的造型都被网民形容为有阵“MK味”。我倒会觉得,这其实是种刻意的堆砌,将导演/造型师认为是当时流行的衣饰都放在主角身上,成功营造一种很港式的女生气质。当年系列第一出电影大收700万票房,某程度上也是大部分年轻的女性观众将自己的人生投射在主角身上。当然,剧本将阿宝塑造成三角/多角恋中的终极受害者。《独家试爱》中与男主角穿著睡衣吵架、发现男主角出轨后赤脚泪奔街头的场景,这些刻意营造的弱势造型更能强化了观众的怜悯。

10年代《志明与春娇》系列、《原谅他77次》:被误会的港女完全体

依旧是都市爱情电影,但这两套电影讨论的不只是情侣的爱情关系,而是“港女”的年龄、身份、社会地位对男女关系的影响。约定俗成中的“港女”形象除了拜金,其实近两三年还多了一个延伸的特征,觉得她们常常小看男生,嫌他们不够上进、没有事业心,又不为未来打算,赚钱又不够多,何来将来生活?这两套电影的主角,将00年代的“港女”雏形推向极致,不仅中了卓男口中的“漠视他人权利”,更重要的是导演和编剧设计了男女间的不对等关系:前者主角的春娇年纪比志明大,任职化妆店销售人员深得上司信任,甚至派她前往外地担任新店店长,事业发展前路无限;后者主角Eva是律师,生活圈子全围绕著上流社会,分手后亦获富商力追,生活该不愁衣食。奇就奇在,她们的生活都受情所困,烦恼著要原谅比自己幼稚的另一半,顺理成章将“女人感性,男人理性”的定型加诸剧情之中。

志明与春娇的初见,运动风外套对垫肩西装外套,从衣著上一眼即能明显看到他们的年龄差距。(电影剧照)
春娇穿上图案bomber jacket,期望自己能变得更年轻,应对一众美少女对志明的“攻势”。(电影剧照)
鲜紫发色配小清新米色毛衣,在我看来其实是很不“春娇”的造型。(电影剧照)

从《志明与春娇》到《春娇救志明》,余春娇的衣著打扮仿佛进入“逆龄”状态,虽依旧保留一头杨千桦式紫头发(而且有越来越紫的趋势),衣服却越穿越年轻。还记得第一次张志明在垃圾桶前初见余春娇,一身黑色裤装配垫肩西装外套,脸上的烟熏妆浓如烟雾;张志明却却是恤衫衬运动外套,戴著黑框眼镜一脸稚气,那种年龄上的差距,透过衣服彻底呈现。到系列的第二集和第三集,春娇掩饰不了对年龄增长的恐惧,衣服竟少了当初自信成熟的黑色主调。她面对如杨羃饰演的空姐尚优优、“契妈”蒋梦婕等美少女,春娇只多头促换上一身颜色和花样,间中夹杂文青风格的小清新恤衫和米色毛衣,竟有种此地无银装年轻的感觉。第三集《春娇救志明》中,最深刻是她看到几丝白色阴毛的剧情,想把它染回黑色却被“契妈”撞破。导演透过黑色幽默表现女人抗拒年华老去的自卑和不安,执意想抓住黑色毛发这“年轻”的象征,其实看起来可笑又可怜。

男女主角的衣饰对比,其实也隐藏某种含义,也能营造他们之间的距离。(电影剧照)
Eva的穿著偏向黑白素色,风格成熟,切合律师角色。(电影剧照)
正在记录“小气簿”的Eva,还是一身素色。(电影剧照)

相比起余春娇,《原谅他77次》的Eva看起来更理性。身为帮人离婚的律师,她不能忍受决定被感性蒙蔽,即使爱情大过天,也要为自己定下“受伤77次就劈炮走人”的底线(当然,结局当然是她再一次原谅男主角)。她不像春娇对年纪有太大的忧虑,反而在不同的电影片段中,你能看到Eva衣服、手袋、饰物的风格越趋成熟,电影中她常穿时髦的行政人员装束,女装恤衫和半截裙配手链袋,切合她作为事务律师的身份;即使是便服也是以素色、轻便为主,刻意减轻少女味道。倒是男主角Adam,身上依旧是白Tee、恤衫、牛仔裤,教泰拳时顶多换上运动服;他不变的造型更凸显Eva造型上的转变,不知不觉他们之间多了一种名为“幼稚与成熟”的距离。从性格、打扮以至职业,Eva的形象其实是典型的现代都会女性,本来就有本钱也有本事可以独立自主,倒是历经十年的爱情早已成为了捆绑她前进的绳索,让她习惯原谅,也让她能够以“港女”的身份向“港男”观众告解。如果Eva在结局并没有跟Adam走在一起,她大概也就成了“come on James”的女主角了吧?

其实大概是踏进千禧年打后,港产片中的女性荧幕形象竟开始与女演员私底下的形象交缠在一起,从郑秀文信教前的“臭四港女”形象、杨千桦癫丧的“大笑姑婆”和婚后的“年上女”形象,到阿Sa作为情场失意的“轻熟女”,感觉她们已经与电影中的角色密不可分。连《原谅他77次》的编剧兼原著小说作者李敏亦直言,角色根本是为阿Sa量身订造的。回归上集提到的“Gender Performativity”,这些角色与演员的造型、性格以至故事全都真假难辨,将真假之间的界线搅乱。这种暧昧不明某程度上亦加深了“港女”的定性,让观众认定这些演员全都在电影中“做自己”,二度强化这种“performativity”。而在这个网络年代,人人都能做影评人,这种所谓“港女”的表象亦顺理成章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众矢之的。

未知何年何月,“港女”才能洗脱被冤枉的负面形象?

影片制作:Stefanie 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