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哈佛独臂华裔小提琴家 不受限的音乐人生(有片)
30岁时,你在做什么?已有初老症,慨叹人生,还是起程踏入新阶段?Adrian Anantawan(殷兆基),华裔小提琴家,妈妈是香港人,与泰国藉的爸爸相恋并于加拿大诞下Adrian。他天生只有半截右手手臂,没有手掌,但这个障碍却成为与小提琴相遇的契机。凭毅力练出高超的技巧,获全额奖学金入读世界知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与多个享誉国际的交响乐团合作,甚至到美国白宫、在时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前献技等,成就被纽约时报誉为古典音乐界的后起之秀(a rising star in classical music)。他不只是满足于成为一位演奏家,更在哈佛大学修读专业音乐教师资格。现时除四出演奏外,亦帮助特殊儿童或伤健人士以音乐表达自己。30岁的人生却如此丰富,究竟独臂小提琴家是怎样炼成的?摄影:陈嘉元
我借着Adrian这次来港演奏的机会与他对谈,照样作出自我介绍后,以双手递出卡片,他亦毫不犹豫,礼貌地以1.5只手接收,此刻,右手上臂末端露出五个微凸的小山丘,像是停留在婴儿阶段,甚或是在母体内蕴酿中的小手指。
我们的成功,有赖于各种挑战所给予的动力。因为我们有展示如何克服困难的的机会。每当你挣扎的时候,尝试弄清它的意义,而不是埋怨那是诅咒,或是不幸。
天生没有右掌 3岁前仍不懂说话
对于我们来说,天生没有手臂的小孩,“是不幸”,再加一个语言发展迟缓,更是“祸不单行”。但对Adrian与妈妈来说,手臂的事情反而较语言发展次要,妈妈说:“那时他还小,不觉得自己的手有什么问题。但他根本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又不懂用语言来回应,可是读书,与人相处都是靠说话。”幸好,加拿大当地有相关支援,以1对4的治疗师协助Adrian,并与在校的老师配合下,3岁后便渐渐开始懂说话。
越过山谷,又有另一个关卡在等着他们冲破,当Adrian渐渐长大,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时,亦曾被同学取笑,“我是一个内向又害羞的孩子,不喜欢social,在课堂上非常孤立,喜欢一个人玩耍,当时课室后有一个小厨房,我便会扮在煮野食。”
The nice thing about music is that eventually is not something how you look or by appearance but how you sound.
正面迎击的时刻终于来了……
在学校的音乐课,大家开始学吹牧童笛,但实在有太多个孔,根本不能应付。老师便让他做个班里的小助手或听众。他笑说:“懂得欣赏是好,但对我来说,音乐是需要演奏出来。我们也尝试寻找其他的选择。”小号,他嫌它太大声;唱歌,他认为自己没有一把好声线,直至……
“有一次,我在电视机上看见Itzhak Perlman(患上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痺症的知名小提琴家,需要靠辅助器行走),我被他的表演及故事打动了。”他喜欢小提琴,不只是有机会拉奏,而是它能发出优美悦耳而广宽的声音,于是与家人前往医院,找来工程师设计一个适合的手套工具。自9岁以后,便与小提琴共同克服种种困难,其后更以13岁之龄加入加拿大国家青年交响乐团,成为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幸好有小提琴这个媒介,让我与别人开始有共同话题。”他开始认识不同的朋友,亦因此成为努力苦练的动力之一。
踏上舞台的下一站是:成为音乐老师
经过激烈的竞争后,他被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而录取生入校时会自动获得全额学费奖学金。毕业后与多个交响乐团合作、到美国白宫表演等。但这颗新星却选择一面演奏,一面考SAT,最后成功入读哈佛大学,并取得专业音乐教师资格。他希望结合自己的音乐知识及经验,令更多SEN(Special Education Needs)小朋友可享受音乐的世界。
4年前,毕业后便前往加拿大一所幼稚园教音乐,一开始导师先简单地介绍Adrian,但当他步入教室,一个正在玩耍的小朋友却停下来,望住他并发出“ooooo….”,他很惊讶并指着Adrian的手大声说:“Look at that!!!”然后全班学生也冲到Adrian面前说:“Oh no!He lost his hand!”、“Oh no!Something happen!”、“Like some accident?”Adrian心想:“这是我的第一堂课而已,但教师应该要做榜样,无论有任何挑战,亦要跨过去。”
“我的手与你不同,正如你我的肤色亦不一样。”Adrian如此回答,他解释说,最重要的不是划分差异,并敬而远之,而是学习新的事情及尝试不用外表来了解一个人。
音乐,无分界限。
“In tune, without limits。”哈佛大学曾以“音乐,无分界限。”为题拍下Adrian的访谈来介绍这位毕业生。如何把音乐分享至有障碍的人士呢?
2008年,他亦曾与大学合作,协助全身瘫痪的Eric Wan助他圆梦,原来Eric 10岁已开始拉奏小提琴,自全身瘫痪后,只好放弃音乐。于是Adrian以VMI Initiative技术,由他拉小提琴、负责大提琴的Soohyun Nam、负责钢琴的Darrett Zusko与Eric Wan合奏出Canon in D Major,成为帮助帮助伤健人士演奏音乐的第一个成功例子。
You need a sense of imagination and also curious, once you have imagination, you will have curiosity. Curiosity at a point went innovation. Then, things happen.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演奏家及老师?
Adrian现时亦继续演奏家的活动,也主力在加拿大及美国教学,两者同时兼顾,在访谈中亦带出一丝丝的疲态,在访问前已喝了两杯咖啡,可是他总是对我说一点也不累。他说:“一个好老师与演奏家也有共同之处,便是制造一个难忘的时刻。我们需要保持热情,并不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及扩阔视野。”
【专访‧妈妈唔易做】Adrian妈妈是怎样培育他,还有同样出身自名牌大学的两名弟弟,待续……
《非凡的礼物》音乐会
演出者:Adrian、香港青少年管弦乐团、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合唱团及三名自闭症患者
日期: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时间:3pm地点: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节目查询: 2521 7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