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心声】认知障碍症照顾者:政府支援不足 早知可以争执少
患病那个辛苦、还是家人辛苦?家中长者渐渐变得多疑、脾气差、不断致电给工作中而感烦躁的你时,也许他正被认知障碍症(前称老人痴呆)困扰着,若及早求医还可延缓脑部退化的情况,可是大众却只认为长者是在撒娇。
他不停打三十几个电话给我,又打给亲戚,结果亲戚又问我什么事,但我在公司又不可能时常接电话,不接又怕他出事,一下子有好多压力。
尹先生在香港家庭福利会举办的分享会中诉说他的故事,当时他并不知道84岁的父亲已有认知障碍症初期症状,及后即使知道得此病,又不知道病情将会怎样恶化下去,认识少,政府支援不足,若大家及早知道认知障碍症,便可减少与争执及误会。
85岁以上患病比率达三分一
常听“老人痴呆”一字,但这种长者常见的疾病更被关注的时刻,也许是“光纤之父”高锟教授患上认知障碍症之时。据香港认知障碍症协会显示,本港每10名70岁以上长者便有1名患者,85岁以上患病比率达三分一;香港家庭福利会指出随着本港人口老化,预计未来20年患者人数会超过33万,情况不容忽视。
患者人数持续上升 支援服务轮候漫长
家福会社会工作顾问及认知障碍症照顾策划师黄爱球女士分享现时状况:“这疾病是不能逆转,会影响患者的语言表达,导致说话时含糊不清、以前识计数,现在却不会;中期病者可能会日夜颠倒,晚上醒来却对你说还未吃晚饭,看到镜中人,也不知道是自己等情况,其实这样也会影响照顾者的心情。”她表示即使社署、医管局等部门提供认知障碍症支援服务,但轮侯时间长,亦未能有效地及即时为家属增加疾病的认识,从而提供相关的协助。
及早诊治才可减缓恶化
照顾者叶小姐说:“医生以为她是抑郁症,拖了逾半年,才得悉是认知障碍症,那时亦没人告知可以怎样帮妈妈,完全毫无章法,最后因接触非政府机构,才知道有得救。”她所说的“救”是若及早确诊及治疗,虽暂时不能根治,但可减缓恶化情况,加上她也是上班一族,更无奈地说:“自己又要去上堂,学相关知识;又要上班,有太多事要处理,一个上班人士可以做到什么?”
专科门诊轮候时间达11星期
据立法会秘书处资料研究组报告中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底,医院管理局老人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新症的轮候时间中位数达11星期。截至2016年12月31日底,入住津助/合约安老院舍及获受资助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单位提供服务的平均轮候时间,分别达36个月及10个月。”
照顾者曾小姐需照顾一名轻度弱智的哥哥及患上认知障碍症的爸爸,她表示对认知障碍症的印象仅限于许鞍华执导的《女人四十》中,由萧芳芳饰演的女主角阿娥在婆婆过世后与和患上阿兹海默症(认知障碍症的一种)的公公的相处过程。她知道现时人类愈来愈长寿,希望大众及早认识,对家人多一份关怀并及早预防,此外,亦可对认知障碍症患者多一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