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自杀】初中要谂升学就业压力大 专家: 留意子女行为变化
近期接二连三发生多宗学童自杀个案,而大部分都发生在初中生身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困境,逼使他们有自杀的念头?有心理学家指现今的趋势是要孩子提早计划未来,选科、升学、就业等抉择更推前至初中,他们这个年纪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因此对计划将来会感到迷茫及不知所措。加上有些学生自我要求甚高,当未达标时就会造成压力。要避免发生悲剧,家长及学校要从多方面入手,除了要留意学生的行为及情绪外,家长更要多跟孩子沟通及接触他们身边的朋友,从而了解他们。
自我要求高造成压力
在现今的社会风气之下,学业成绩就等于一切,令学生的压力大增。香港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赵思雅留意到,即使父母和老师没有过分鞭策,部分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要求甚高,无形中给予自己压力。“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对子女的要求不多,他们便不会有太大压力,但其实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及期望是从小形成的,有些因性格使然,有些可能受家庭环境或学校风气影响。 部分初中生即使已成功考入理想的中学,家长和老师不再催谷,但学生已经对自己建立了极高的标准和期望,当学业上稍有落后,认为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便会感到自责和忧虑,自然造成压力。”
中三开始选择升学途径 生涯规划提前
以往一些就业讲座对象都是中六学生,但近年已经推前至中三、四,因为愈来愈多学校开放给学生选择以香港中学文凭试课程(HKDSE),或者以国际预科文凭课程(IB)途径升读大学。学生要在中三时,为往后三年的中学生涯及之后的大学生涯作出规划。“及早计划将来是好事,但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他还未享受到多采多姿的校园生活,便要为未来规划。这种催促孩子成长得快一点的风气,他们的心智还未够成熟去应付,会感到迷茫。”赵思雅说。
她建议家长和学校应该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知道不是为满足家长的期望而选择,但同时需在选科及规划升学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引。另外,有家长未必熟悉不同的升学途径,所以决定权落在学生手中,学生变相负起很大责任,他们会担心自己下错决定而抱憾终生。家长和学校都需要跟学生强调很多事情总有机会回头,例如即使他们选择了DSE,将来也可以到外地升学,条条大路通罗马。
生涯规划欠自我认识
根据教育局的指引,生涯规划教育包括自我认识及发展、职业探索和生涯规划与管理三部分。大部分学校都较重视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学生的生涯规划便只限于修读什么科目、如何选择大学、选择什么职业等,忽略了生涯规划教育中最基本和重要的第一步-自我认识及发展。而早前香港生涯规划协会亦公布“生涯规划教育问卷调查”结果,协会以网上及纸本问卷形式,访问约一千名中二至中六学生,结果显示,近八成人只有一般或不充足的信心将来达成自己的梦想
“最理想的大学主修科及职业方向是跟学生的兴趣和强项相乎,所以进行职业探索之前,自我认识是不可或缺的。”赵思雅建议学校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探索非学术方面的兴趣,又或者鼓励学术成绩稍逊的学生多参与非学术性的活动。她谓:“特别是对于成绩稍逊的学生,与其担心他们将来的生计而迫他们赶上成绩,不如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长处。除了学生要认识自己,家长也要了解子女的强项、兴趣,多鼓励子女循着该方向继续发展,而非只顾强逼他们专注于自己不擅长的学术方面,令子女更抗拒上学,同时他们可能因自卑感和学习压力而造成情绪问题。”
留意抑郁焦虑的先兆
赵思雅建议家长要多留意子女的行为及情绪变化,行为上变得退缩、过份沉迷于某种玩意、整天睡觉等,都有机会是学生逃避压力的行为。她提醒:“家长要留意,子女未必会直接说出“我唔开心”、“我想死”等说话,可能只会是一些负面的说话,例如:“我读嚟都冇用”、“我一定唔够叻”、“我好担心考DSE”等。遇到这些情况,家长最重要是立刻了解子女的情绪,多聆听他们的看法,让子女觉得被理解。若果家长真的留意到一些抑郁或焦虑症状,便要立刻向临床心理学家或者精神科医生求助,尽早解开子女心结。”
家长要留意子女出现的6个焦虑症状
多接触子女身边朋友
香港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组及香港临床心理学家协会,于去年1月至7月为中、小学及青少年服务机构义务举办了约70场心理健康及预防青少年自杀的讲座,接触超过2000名教师、家长及学生。回顾去年三十多宗学童自杀个案,临床心理学家们发觉学童的压力不单只来自学业,大部分是因为家庭关系、担心将来和社交感情问题。赵思雅建议家长可尝试多接触子女身边的朋友,因为有一半以上的自杀个案,事主会在事发前跟身边的人提起自杀的念头或表现类似迹象。如家长能认识子女最亲密的朋友,当他们知道有关子女情绪的问题,便可尽快通知家长,及早预防和介入。
有家长担心子女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但赵思雅指出他们的恋爱对象可能就是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如果强硬地棒打鸳鸯,子女便有机会将感情关系藏起来,而当感情上出现问题,他们便可能因不懂处理而钻牛角尖。若家长愿意跟子女的恋爱对象认识和相处,反而可以在子女遇到感情问题时协助他们处理,当他们的避难所,更可教导子女与恋爱对象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