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自杀】子女“压力爆煲”有迹可寻 精神科医生列出6大警号
昨日,一名小六男生及中学生堕楼身亡,二人分别因家庭问题及学业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其实,学童因各种压力而轻生的个案由2017年初至今已有22宗;就2016年初的情况,在9日内已有7名学生因学业压力及情绪问题而选择轻生,记者亦曾翻查过去5年纪录,发现大专生自杀身亡的数字有上升趋势;而近半年来的自杀个案主要涉及中一生及大专生这两个组别。
面对学业或成长带来的压力,家长应如何协助子女纾缓压力?“维乐天蝴蝶计划”联席主席、精神科专科医生林美玲表示,家长不应为孩子设限及安排预定的发展轨迹,应协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并建立自我形象。
学童自杀 家长防不胜防?
大专生的情绪支援服务比中小学较少
在学童的成长过程中充斥着竞争,家长总希望子女“赢在起跑线”。林医生认为适当的压力可成为前进的动力,但“压力爆灯”时,学生会感到伤心、焦虑,有些学生会主动表达不快情绪;有些则会“收埋”,成为隐性个案,难被察觉。这情况在大学更甚,大学的情绪支援服务比中小学少,除没有驻校社工外,教授或职员亦较难察觉学生的情绪问题。林医生分享一名大学一年级生的经历:他的宿舍室友每晚也不愿关灯,常常自言自语,又时常对着书本傻笑。他曾提出转房要求,却又担心室友出事,导师则指室友未有自杀的风险及行为,不能作出任何行动。
林医生表示,中小学生大多受升学问题及家庭压力困扰,压力来自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大专生则因升学、读书及前景等问题而给予自己过多压力。每年的3至4月及11至12月考试期,也是学生压力暴增的高峰期,她亦提醒家长在这段期间要特别留意子女的情绪问题。
家长角色小提示:
小孩资质各有不同,不应单以成绩作为人生成功的指标。读书是漫漫长路,不应胡乱设下死线,要求孩子勉强完成目标。让孩子承担学习以外的责任,遇上问题时不应推卸给别人。协助孩子在成长中了解自己的角色及寻找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