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指本港学童体力活动差 或因功课多、长期看电子屏幕
中文大学一项跨学科研究发现,香港儿童及青少年的“整体体力活动”与全球平均水平同样不理想,属D级,少于半数儿童及青少年可达到每天进行1小时体力活动的世卫标准;“家庭支持”则落后于荷兰、澳大利亚等地。本港不少学校原安排每周有两节体育课,但实际却少了两成。专家表示,本港学童体力活动表现差,或与功课多及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产品等“静态行为”有关。
香港中文大学发表全港首个儿童及青少年体力活动报告卡,有关报告参考本地近10年、最少33份相关文献及资料、按照9项国际指标进行评分,并与全球37个国家及地区的数据作比较。
“整体体力活动”全球仅D
研究指,香港儿童及青少年在“整体体力活动”及“家庭支持”指标中表现最差,仅获D级。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教授王香生指,在“整体体力活动”指标方面,本港少于半数儿童及青少年可达到每天进行1小时体力活动的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不过,本港该指标评级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均属D级。王说,这反映全球儿童及青少年的整体活动水平较低。他坦言香港学童这方面表现差,或与学生课业繁重、花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等“静态行为”有关。
港童乏家庭支持 估计与家长工时长有关
有关香港儿童的“家庭支持”,分析有关指标后发觉表现亦差,只获D级,即只有三成儿童及青少年每周最少一次和父母共同参与体力活动,评分落后于荷兰、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国家。中大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黄至生表示,未有文献确实指出原因,但估计与家长工作时间长,未能抽时间陪子女做运动有关。
体育课规定每周2节 实际减两成
虽然本港“学校体育”指标获C级,但落后于亚洲国家如中国内地(评分是B+)及日本(评分是B),团队研究发现有近八成学校每周有两节体育课,但实际课时却少两成。王香生呼吁体育教师有效运用体育课时间,让学童充分运动。
另外,研究显示香港的“步行或踏单车往返学校”及“社区及环境设施”两项评分均获B级,领先亚洲国家及地区。但在“动态游戏”及“政府策略及资源投放”方面则未有相关数据或文献可作参考,因此未有评级。
研究团队建议,可从“三多一少”原则:多体力活动、多参与组织性运动(如加入学校体育队)、多家庭支持及减少静态行为,以改善情况;政府亦应于制定体力活动政策时,建立评估机制,以检讨政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