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危城|行回旋处如“打大佬” 教车师傅:了解优先权避免蚀底

撰文: 孔繁栩
出版:更新:

不少市民爱趁假日驾车外出,惟路面经验少难免手忙脚乱,而回旋处的设计对不少驾驶者而言俨如“打大佬”,不幸遇上交通意外随时“有理说不清”、“即时跌钱”。《香港01》邀请资深教车师傅钟师傅教路,他提醒行回旋处关键在于“优先权”,哪方在“正线”,哪方在“cut线”,责任谁属一目了然。政府近年引入螺旋形回处,“优先权”与传统式回旋处尽不同,意味“外圈”再不是“always win”。

(香港交通危城系列之二)

延伸阅读:

交通危城|大涌桥路交界多“伏位”? 教车师傅:避祸要预早拣线

交通危城|规划师倡东北新发展须建新干道 否则加重沙田道路负荷

交通危城|孭仔灯易肇祸? 大涌桥路宽阔、车速快构成五大危机

不少市民爱趁假日驾车外出,惟路面经验少难免手忙脚乱,尤其面对回旋处俨如“打大佬”。(孔繁栩摄)

大围回旋处可算是本港高流量的回旋处之一,它采用传统式设计,并有三线行车,巴士、泥头车、“揾食车”骆驿不绝,就连资深教车师傅钟师傅都认为,大围回旋处对新手或假日司机来说算是高难度。

“唔好只系睇一条线,要睇埋内圈,睇下会唔会有车出路口”

钟师傅表示,由于大围回旋处有三条行车线,驾驶者在进入回旋处前,应先确认路线,当驶至回旋处路口时应先停低,留意右边是否有车辆驶来,“唔好只系睇一条线,要睇埋内圈,睇下会唔会有车出路口”,当确认安全后才入回旋处。

钟师傅建议,驾驶者如要出9点钟或12点钟方向,宜选择外线行车,而3点钟方向就可选择中线或内线,“根据驾驶指引,我哋应该善用中线,喺cut线前留意左边有无车辆, 唔好长期霸住外圈”,若果未能成功出回旋处,应果断“走多一圈”,切忌临时收慢或强行出线。

根据驾驶指引,我哋应该善用中线,喺cut线前留意左边有无车辆, 唔好长期霸住外圈
资深教车师傅钟师傅
钟师傅指出,传统式及螺旋形回旋处最大分别在地线不同,意味发生交通意外时,不同回旋处对于“优先权”会有不同判断。

钟师傅又指出,大围回旋处画有实线,令中线车辆不能在中途cut线,相反其他回旋处,经验较浅的司机可以“提早cut线”,更容易预早到出口。

传统式回旋处“内圈”较蚀底

运输署近年将多区回旋处改划成螺旋形回旋处,有人认为可以打击长期霸占“外圈”的驾驶者,但又有人因此感混乱。钟师傅指出,两者最大分别在地线不同,意味发生交通意外时,不同回旋处对于“优先权”会有不同判断。

以车辆从6点钟位置出3点钟路口为例,行传统式回旋处走外圈的优势在于一直占用“正线”,即拥有“优先权”,如果内圈有车辆“cut线”导致撞车,一般情况下,内圈车辆会较为“蚀底”。

螺旋形回旋处“内圈”出路口有“着数”

相反,在螺旋形回旋处外圈的优势尽失,因为在回旋处内需要“cut两次线”,但走内圈就只有在入圈时cut一次线,若果内圈车在出3点钟路口时,被外线后来车辆撞到,内圈车辆因身处“正线”有“优先权”,外圈车因此有较大机会要负上责任。

网上曾有影片教学,指驾驶者在螺旋形回旋处出9点钟方向出口时(即左转),可同时选用外线或内线,引起网上热议,认为“内线出9点”会加剧意外发生。钟师傅就指出,内圈虽然是“正线”,驾驶指引亦没有说明不准“内线出9点”,但建议还是选用外线,至于传统式回旋处,他就明言不建议走内线,“你要cut两次线先出到,咁不如行外线出咗路口,先再攞右线。”

翻查运输署道路使用者守则,回旋处篇章中有提到,“回旋处入口如有两条行车线,除非有交通标志或道路标记另作指示,否则应依循第81页图中蓝色线所示的路线行驶”,即走3点及6点方向应走内线。

新手留意“布袋位”及小格行车线

除了大围回旋处及大涌桥路“孭仔灯”,钟师傅表示,本港有不少“新手陷阱位”值得驾驶者注意,例如九龙塘联合道与金城道交界,右线画有一个“布袋位”,容许一辆车驶入。

钟师傅指,当亮着绿色灯号后就可以驶入“布袋位”,之后不再受交通灯管制,在安全情况下就可以驶右,然而不少司机会卡在“布袋位”不知道应何时驶出,堵塞后来车辆,“大家驶出时要留意,对面线有无车流,有无行人过紧马路。”

至于亚皆老街往旺角方向,公主道天桥底亦有一个“骑呢位”,短短数十米的灯位之间,突然出现有一小格行车线。钟师傅指,后排的驾驶人士,若睇错属于前方小格的交通灯,误以为可以开车,便有可能被右方车辆拦腰撞到,“要睇最近自己个盏灯,唔好望远方”,提醒驾驶人士要小心看清楚灯号,勿见到绿灯就胡乱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