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何鳯莲——商台创办人孙女、两只猫的铲屎官、水墨艺术家……

撰文: 杨文娟
出版:更新:

比起“商业电台创办人何佐芝孙女”这个身份,艺术家何凤莲(Chloe)更喜欢用“猫奴”来形容自己。早前她在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举行个展,展出了由2012年至今年的作品,水墨、人像纸本作品、VR、装置及3D打印雕塑,主旨与宇宙、自然、人体相关。问她是否经常亲近大自然,她的回答是:“我在工作室养了两只猫”。

全场作品中,这张全蓝的作品《泉源》最引人注目。Chloe解释了一个少人听闻的现象,我们之所以会被蓝色的事物吸引,因为蓝色象征了充满生机的蓝天、海水,是一种令人安静放松的颜色,这些密码一早写在人类祖先的记忆中,遗传到我们身上。(图片由3812画廊及何凤莲提供)

“我有两只艺评猫,牠们很挑剔”

眼前的何家大小姐,广东话“识少少”啦,以英文热心地讲解她的作品,从包氏画廊顶层的“宇宙星辰”开始,沿着楼梯经过“人像”卷轴,游走到底层的鲨鱼和猫等作品,犹如从天上走到地上,连结起天地人三界。Chloe在作品中展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而她的这些兴趣原来来自于她养的两只猫,两只充满灵气的动物。

毛茸茸的《占星猫》。(张浩维摄)

“我在工作室中养了两只猫,牠们带给我很多创作灵感。猫不奉承人类,有时懒理人类,要你服侍牠们。”Chloe的两只“主子”是双生儿,样子十分可爱,有趣的是,因“主子”对人类爱理莫理的态度,训练她从猫的角度思考。Chloe笑说为取悦主子,对艺术创作多角度思考也有帮助。

Chloe画画时候的模样。(张浩维摄)
除了最后完成品,Chloe希望观者能了解艺术的创作过程。(张浩维摄)

或许从猫儿身上学到不按常理出牌,此次的展览,Chloe不只把创作的完成品挂在画廊当中,更把工作室的模样陈列出来。包氏画廊一个明亮的房间,放满与Chloe创作有关的书,人体、水墨、艺术有关的书籍、杂志、宣纸等,散落于书架、长櫈、台面,创作工具放满一地,地上铺了一层尼龙布,向观众展示其工作室的状态。“除了看见作品的最终样子,我希望观者能了解创作的背后。”展览的布展如是,Chloe在创作中也喜欢描绘种种动态,如游动中的鲨鱼、爆发中的火山、震动中的音乐声响,甚至VR作品中太空水墨花的心跳,呈现不同的情绪、现状的张力和纹理。

Chloe得奖后,作品在中国会展出,与《Times》杂志编辑合照。

工作室贴了猫儿的样子,Chloe甚至很想把牠们带到展览场地,可惜最终没有。相片的两只小猫站在Chloe的作品上,“她们经常品评我的作品,很多挑剔”,Chloe笑说。她似乎没有害怕猫儿弄坏作品,反而说:“作品中的墨已经干了,不会弄污牠们的毛发。”

10岁已开始以水墨创作

虽然喜欢描绘动态的事物,但Chloe却自小动静皆宜,小时已在水墨上显露天份。她笑说自己的身材太高,不太适合跳舞。

小学时,Chloe在香港上国际学校,放学后参加水墨和书法班,当时适逢回归,她参加南华早报举办的绘画比赛,设计的《Times》杂志封面获得冠军。当时的得奖作品已综合东方的墨和西方的油粉彩,而这种中西融合的创作手法,她一直沿用至今。

Chloe在美国上大学,对西方艺术史中的人像画有研究:“头一千年的西方艺术史,都在画人,甚至到文艺复兴。”这方面的兴趣,令Chloe持续创作人像作品,更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创作出三个系列的人像,如肖像的素描,单独人体的水墨卷轴、群像人体的水墨与丙烯(Acrylic),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与西方的艺术传统交流,扩阔和实验艺术的可能性。不论是创作所有的材质或艺术的方向,也反映了Chloe多元的文化背景及视野。

群像作品《升华1》。(图片由3812画廊及何凤莲提供)
Chloe在群像作品《升华1&2》下摆放了一面镜子,让人从镜中看见自己和作品,比拟“从艺术中看见自己”。

Chloe在美国上大学,对西方艺术史中的人像画有研究:“头一千年的西方艺术史,都在画人,甚至到文艺复兴。”这方面的兴趣,令Chloe持续创作人像作品,更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创作出三个系列的人像,如肖像的素描,单独人体的水墨卷轴、群像人体的水墨与丙烯(Acrylic),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与西方的艺术传统交流,扩阔和实验艺术的可能性。不论是创作所有的材质或艺术的方向,也反映了Chloe多元的文化背景及视野。

有感水墨作品一般都是平放或直挂的状态,Chloe也善用了包氏画廊回廊的空间,45度角挂起卷轴,让走过的观众进入像看电影或动漫般的状态,欣赏逐格菲林或图画播放,甚至可以当成看故事连环图般。Chloe是次展出的作品大型,加上数量不少,为免观众看得视觉疲劳,她在群像作品《升华1&2》下摆放了一面镜子,让人从镜中看见自己和作品,比拟“从艺术中看见自己”。

观众示范了从不同角度观看这一系列“菲林”。(张浩维摄)

以艺术创作回应科技热

Chloe今年的新作品中,有一些是对当下科技热的回应。在AI、3D Printer和VR兴起的年代,她思考着人如何在科技年代生存,以及人如何在科技发展中保持独特性。对Chloe而言,人的独特性不单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在关顾自然之余,也思考未来。

“科技去到今天已变成了全人类文化热潮,太空、银河、火星、时空旅行、平行时空、曼德拉效应,大家都在谈论着。”Chloe感受到这股热潮,所以她以传统的水墨甚至最新潮的3D Printer、VR打开对话,甚至抛出一条条问题,让观者寻找自己的答案。

Chloe是一个热心的导赏团团长,向观众讲解自己的创作。(张浩维摄)

一系列的肖像画,Chloe以3D Printer打印成树脂合成物的雕塑。Chloe表示在画纸上创作的思考模式,与用作3D Printer的思考模式不一样,所以作品很多时不能直接打印,要调整画作以求打印得到。这一肖列肖像画,Chloe试用不同的创作媒介,如丙烯、水墨、咖啡、碳粉、钢笔、版画,让观者细看每一个作品的细微之处,制造空间让观者思考,“到底这与人手创作的塑雕有何分别?”。

纸本肖像画与3D树脂打印雕塑互为对照。(张浩维摄)

“无限”、“虫洞”(连接两个时空的隧道),Chloe都把这些符号放到水墨艺术中,更新传统山水画的内容,让人感觉新鲜。而且,作品《穿过虫洞》使用了虫洞的意象,更有新意的“留白”意义。本来是一个圆型,但Chloe却呈现为两条平行、毛茸茸的线,“通过你的想像力串连那两条线,才成为一个洞。”

Chloe以当代水墨的方式,加以创造“无限”的符号,是为《无量》。(图片由3812画廊及何凤莲提供)

其他作品

+1

通过不同的作品,Chloe留下了传统与当代的线索,让人思考存在的问题。包氏画廊的展览已完结,但观众也可以到3812画廊继续观赏Chloe的作品,倘若遇上Chloe,热情的她总是愿意和人聊上个把小时。她期待观众的到来,因为在她看来,“一个作品需要遇见观众,去产生对话”,她不担心观众未必明白创作的意图——身为创作者,她负责“为观者提供想像空间”。Chloe这样说,令我想起伊朗导演阿巴斯的说话,“一部电影,一百个梦。”艺术并非带给我们单独、惟一的世界,而每一个体观赏艺术时,都在创造他自己的世界。

VR作品

何凤莲当代水墨展“升华”

日期:即日至12月31日地点:3812画廊(西营盘皇后大道西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