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倡小一学生无默书 新指引莫沦一纸空文
教育局于本周一(27日)发布新订的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暂定最后稿),这是自2006年后,幼稚园课程首次作出重大更新。指引规定,在2017/2018学年起“幼儿班”(K1)学童不用执笔写字,而小一学生则不用默测。指引能与时并进,于学生、家长来说确为善政,然而,根据过去经验,指引落实后学校每每未有跟从,这令人忧心,香港幼儿教育揠苗助长的问题,是否能借此得到解决。
无疑,是次课改是合理之举,随着免费幼稚园计划在明年实施,政府亦宜乘势加强幼儿教育规管,提升幼儿教育质素。可以说,现时幼儿教育的最大问题,为家长、学校强迫学生学习超越其年纪所需、所能学习的知识、技能。规定“幼儿班”学童不用抄写的原因,就是幼龄学童的小手肌发育尚未完善,不宜执笔写字,若强而为之,有机会导致手腕肌肉发展不良。至于不建议小一以默书、笔试为考评方式、不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知识,就是要予初升上小一的学生适应期,以防减损其学习动机、甚至是害怕学习。
新指引为学子减压 可行性却成疑
然而,一纸课程,实难以释除公众的疑虑。相信不少家长、教师对2001年的教育改革记忆犹新,当年教改的主题是“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乐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其针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家课多、家课深、长时间做家课”,并要求学校提供“有效益的家课”。教育局在教改推行后向学校发出的指引指出,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每天做家课的时间分别不应超过30分钟和60分钟。
当年教改的家课指引,明显是失败收场。就如教育学者谭肖芸与陈茂钊在2005年发表的研究指出,教改后学校的功课数量仍然过重。而教协在2015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学学生的每天功课时间平均为2小时,而小学学生的做功课时间比中学生为高。但局方却少有跟进问题,功课限时的指引在2014年更因为前线工作者反映其不切实际、名存实亡而被废除。
可以说,若改变指引能有效解决问题,早在十五年前,学生功课繁重的问题便已解决,不会延续至今。一直以来,课程指引不过属于理想层面,其是否能落实,还需要监管制度、前线执行者配合。
评核制度实施多年 却沦为纸老虎
在新幼稚园课程指引发布会中,局方宣称他们会派出视学人员通过观课,评鉴学校教学活动和细节监察学校,若然幼稚园严重违规、屡劝不改,有机会被取消资助幼稚园资格。局方的说法并无新意,自2004/2005学年起,教育局已开始幼稚园“质素评核报告”计划,就是其所指的评鉴、监察,而2006年的《学前课程指引》便已指出“幼儿未有足够能力写字前,教师不宜强求他们执笔写字”,然而,学校要求幼儿班学生抄写的问题至今未有改善。
乍听之下,“取消资格”或有一定阻吓力,惟不能忘记的是,局方所说的“评鉴”,也就是现时所行的“质素评核”计划,其可达六年才进行一次,根据中、小学经验,学校到外评将至时,就会自行调整教学方针,以应外评队所需,外评是否能够反映学校的现实情况,实成疑问。
而要达到何等程度的违规,才会被“取消资格”,局方也是未有明言,须知课程的指引甚多,而禁止幼儿班学生抄写,不过是众多指引的其中一项,教育局不太可能单单因为学校要求幼儿班学生抄写,而除去其资格。观乎现行“质素评核”计划实施后局方上载的视学报告,有部分学校被评为过于重视抄写,却仍被评为合格。就如一所荃湾的幼稚园,就被评为“整体的课业设计仍侧重读、写、算的技能训练,且低班儿童所写的文字笔划颇多,写字进度急赶”,最后该校仍被评为通过质素评核。
而在现时机制下,幼稚园需要被评为“不通过质素评核”,才有机会失去学券幼稚园资格;而在幼稚园被评为不合乎标准后,仍有机会申请“质素评核跟进”,只要提交的改善计划获局方接纳,学校即可保持资格,是以幼稚园被“取消资格”的机会微乎其微。
小一无默书无考试 仅将痛苦延迟?
在小学方面,局方指引中提出为学生“减压”的理念固然美好,但成效却成疑问。现时小学课程不时被抱怨功课过于繁重,压力超标。对此,新的课程指引指出学校应善用导修课,由教师辅导小一学生在校先完成部分练习;对不少家长来说,此说法似曾相识。
其实在2002年推出教育改革时,局方就曾指出小学由上下午校制改为全日制后,小学生应在导修课完成大部分功课,然而,结果证实局方的承诺,不过是空谈。既然此方针在过去多年也未能实践,局方如今再次提及相关政策,便需提出新的措施加以配合。
而以现时小学操练成风的现况看来,就算学校遵守指引,禁止小一学生以默写方式评核,而现时小二的课程仍旧艰涩、繁重,当学生升上小二后,校方或会为学生恶补考试技巧、甚或是要求其追上进度,最终政策不过是令学生的受苦时间稍作延后,而非根治问题。
局方加强监管 两招防学校有例不依
究问题根本,现时香港教育的问题不在课程理念存在缺失,而在执行、监管乏力,如果局方沿用旧有监管制度,揠苗助长之风恐怕会持续。过去教育局多次推行教改,也不过是旋起旋竭、雷声大雨点小,局方必须反思、检讨过去失败的因由,不然,是次改革,只会重蹈覆辙,再次失败收场。当局应做的,至少有两方面。
其一,对违规幼稚园罚则应更清晰。政府实施免费幼稚园计划,原意是提升幼儿教育的质素,在政府对幼稚园提供更多资源同时,也需要增拨资源予“质素评核”计划,跟进未有遵守课程指引却被评为合格的幼稚园,不然,幼稚园要求幼童抄写的问题恐怕难以得到解决。
实际上,“取消资格”是惩罚学校的终极手法,而教育局亦不可能单就学校要求幼儿班学童书写而取消学校资格。比较合乎现实之举,似乎是在“取消资格”之下,加设程度较轻的罚则,令违反教学指引的学校有所警愓。
其二,小学应公布明确家课政策。过去已有不少家长提出,学校需要公布其家课政策,政府可参考相关建议,要求学校跟进。与此同时,现时教育局尚未上载小学的外评报告到网上,只要求学校将报告放在学校的当眼处,校外人士难以取阅报告。对此,局方宜一视同仁,将中、小学、幼儿园的外评报告上载到网上,让公众能够监察学校情况。
此外,教育局需加以反思,为何在15年前订立的导修课政策,至今仍未实践,甚至成为加重学生压力的政策。过去,局方推出导修课,就是为了要学生在学校完成部份功课,惟现时不少导修课,已然成为补课时间,变相增加课时。短期而言,局方须发严正声明,确保导修课能够用于完成习作之上,而不是用于补课。除此之外,局方亦宜以更积极的方式跟进家长投诉,检查学校运用导修课的情况,以防学生的课业压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