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手不足问题须多管齐下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本周四(23日),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宣布将该局的退休年龄从60岁提升至65岁并即时生效。他指出未来十年间,约有1,000名医生、5,000名护士及10,000名支援人员到达原定的60岁退休年龄,期望政策可以延长部分医护人员的服务期间,借此缓解医护人手不足的问题。他又强调政策以人为本,人事部会在有关人员到达55岁时与将退休的人士协商,是否延任、延任年期、以及转调医院、职位或转为兼职都可以商讨。

对于医管局的政策,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凌霄志及专职医疗人员及护士协会干事刘凯文各自都皆指出公营医院的前线医护工作环境恶劣,很多医护要么转投私人医疗体系,要么也不会工作至退休年龄,认为政策的效用不大。

专职医疗人员及护士协会干事刘凯文认为,医管局看到医护短缺问题严重性,但是延长退休年龄措施未必吸引前线员工留下。(资料图片/ 欧嘉乐摄)

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医护人员团体的质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不代表不能改善情况或纾缓问题。就如同政府早前推出放宽非本地培训专科医生来港的“特别注册”,同样也有医生团体质疑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却忽略了新政策的一些正面作用。

政府过去旦凡推出任何增加医护人员供应的方式,都会被本地医护团体以类似的方式质疑。甚至即使是增加本地医科生学位这类政策,也有医生质疑会令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入医科,从而拖低医科生的水平。然而,香港医疗系统严重欠缺人手,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能根除问题。政府除了增加本地培训之外,应探讨不同方法增加人手。

以今次延长退休年龄为例,固然不能指望其可以大幅改善人手不足的现状,但也不至于没有用。范鸿龄就指出未来十年将有1,000名医生、5,000名护士及10,000名支援人员将到达退休年龄,这并非小数目。当中一部份人若能继续留于医疗体系,多少会有些帮助。另一方面,医管局向来也公开招聘兼任医生等职任,当中亦有不少已退休的医生应聘,显示的确会有退休医生会希望以某种方式留任。加上,是否留任既是自愿,而且有很高弹性,这对医管局与医护人员都是双赢的政策,根本没有理由反对。

私人医疗不是医生的挡箭牌

医护人员团体对于医疗改革政策总是习惯性地以私人医疗与公营医疗的待遇作对比,指出公营医院无法留住人手才是核心问题。但是,香港的私营医疗体系主要面对是高收入人群,自然可以以更高的价格聘用医护人手。但公营医疗面向的是普罗市民,两者能够支撑起的医疗费用根本不在同一维度,因此要留住人手,自然要另辟蹊径。

工作环境恶劣令更多医护人员不想留在公营医疗体系,公营医疗的工作环境因此变得更差,成为恶性循环。要解决问题并非要与私营医疗竞争,而是提高整体医护人员的供应,以大量供应压低成本,共同改善工作环境。

公营医疗系统的确面临很多问题,但医护团体总不能总是以私人医疗待遇更好作为挡箭牌以图保护行业利益。香港政府亦应该坚定地深化政策改革,从多方面继续增加香港的医护人手,才是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