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改革认识.六|政府的改革是香港所有改革的起点

撰文: 于品海
出版:更新: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近日借《港区国安法》颁布一周年活动的机会,就香港政治提出了中央政府多年来最详尽的说明和要求。《香港01》认为,夏宝龙的讲话是号召香港实施改革,香港社会若转换一下思维去解读,相信会在其中找到香港政治的出路。
本系列文章合共十篇,每日一篇连续刊出,从十个方面分享对夏宝龙讲话的认识,思考香港面对的挑战。本文为第六篇。

假设香港社会已经建立改革的共识,那么谁是领导改革的责任人?答案自然是香港政府。这样的答案恐怕让许多香港人感到难如登天,因为大家认定政府将无所作为,无法期待它具备改革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答案让人沮丧,却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被赞誉为最有效率的香港公务员团队,为什么现在会沦落至此,这或许是大家有兴趣讨论的议题,但市民真正关心的必然是如何恢复他们的战斗力,因为市民的福祉与它息息相关。如果改革要成功,香港政府必须洗心革面,积极有为,否则,任何倡议都是纸上谈兵。

港人治港不只是换“港督”

香港政府官员的“打份工”态度并不是没有社会基础的,甚至可以说只是香港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香港社会对回归缺乏任何想像和应有的政治认识,以为只要“萧规曹随”,与内地保持“井水不犯河水”,“港人治港”就大功告成,公务员有同样认知亦见怪不怪。港英政府遗留的治理体系当然有好有坏,如果我们好的学不到、坏的都学会,任何优势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香港政府是行政主导,根本不存在任何政治斗争的空间,本就应该专注于社会治理,为市民谋福祉。(梁鹏威摄)

不少人以为“港人治港”就是换个香港人做“港督”。现实是,一些曾经被舆论捧上天的老牌公务员对如何管治香港感到水土不服,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既看不见自己曾经服务的港英制度有什么缺陷,更认识不了“一国两制”的港人治港是什么意思。回归后首任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就是一例,她“被请辞”之后甚至转型为民主导师,以为只要举起大旗就可以号令天下。她最终还是比较醒目,知道急流勇退,但也反映了高级公务员在回归前后对权力的诸多幻想。这种狡猾与能耐是否一直隐藏在公务员团队中,甚至反映了香港社会如何为功利主义和政治投机提供了土壤?只要我们深刻反思回归后不少政客的作为,怎能不怀疑如果“港人治港”由他们来负责,后果不堪设想?

夏宝龙最近对香港管治者提出了五项要求,他们是善于“在治港实践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破解香港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民众办实事”、“团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履职尽责”。这是何等直率的大白话。根据这五项要求,治港者们必是立场坚定、有担当作为、为民爱民、有感召力、有责任心的爱国者。有趣的是,各个不同政见群体与舆论异口同声认为香港找不到这种人,政府官员更不敢对号入座,深陷撕裂的香港社会竟然在如此重大判断上还有一些共识。

社会并非要求公务员随意挑战制度,但公务员团队亦应该注意到制度同样需要发展,与管治团队一起与时俱进。(江智骞摄)

经历过如此多挫折,沮丧的香港人懂得跟自己开个玩笑是好事。香港政府和管治者难以得到市民信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个偌大的香港还不至于缺乏管治人才,只不过官员们有太长时间被极度恶化的治理环境吓怕了,不愿意“斗争”,甚至逃避现实、尸位素餐。一直站在场边静观其变的人将官场视为“热厨房”完全可以理解,管治团队既然被视为难以承担治理重任的败军,其他人只能够敬而远之。任何人要抵挡意识形态的扰袭,必然要有很大勇气和判断力才不至于被湮灭,又怎会热衷于加入?但那是中央出手整治冲突局面之前,中央既已决心建立议会和官场新规矩,必然会有新景象,希望会有更多人愿意参与到改革中。

向中共学习“解放思想”

中共十八大之前,没有人相信中国官场的腐败能够被制止,后来的变化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当美国政府对华发起贸易和科技战,不少人也忧虑中国经济会止步于此,结果是中国轻松应对。更远一些的观察,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与今天实在是两个世界,为什么同一个执政党能够出现如此大的变化,这是世纪之问。如果一定要给直率的答案,当然是改革,但更具针对性的回答是,中国政府找到了在改革中承担的领导角色。领导是指整个社会的动员,它包括为各个改革环节提供服务与保障。要知道,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经验,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它强调解放思想,就是意识到自己曾经的不足,要在过往的错误上找到改革的新认识、新方法。香港政府应该学习中共的经验,这些经验与理论总结对香港有现实参考价值。

任何一个政府,只要用心用力,社会治理都不应该有太大困难,真的要成为一个失败政府也并不容易。现实是,无论是选举制还是其他制度产生的政府,过于将注意力放在政治博弈和权力争夺中,而不是专注于服务人民,提升治理,结果必然是失败。中国的成功立足于它的政府摆脱了政治斗争的纠缠,专注于服务人民,专注于治理。香港政府是行政主导,根本不存在任何政治斗争的空间,本就应该专注于社会治理,为市民谋福祉,但现在并非如此,真可以说是庸人自扰。只要社会真心实意认识香港深层次矛盾之所在,下定决心彻底推动改革,情况还是可以扭转的。

香港政府管治团队整体是专业的,但无论如何专业,必然受领导者的视野和制度的约束。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必然知道,制度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变成制约发展的障碍,制度变革不是纯粹为了寻找最优方案,而是根据时代的演进,提供解决当下困难的有效方法。制度不是宗教,更不是一本天书读到老,而是根据客观环境变化不断进行制度适配,让众多参与者对客观环境保持统一认识,解决当下大家面对的困难。一旦专业人士都教条地跟随制度,制度只会愈发僵化,专业人士变成制度的仆人,毫无专业可言。

香港的改革必须建立在官员的自我革命之后,没有这个前奏,改革只会转变为市民“革”官员的“命”,这是没有人愿意看见的。(李泽彤摄)

如果官员们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就必须重夺对制度的主导权,成为制度的主人,边利用制度、边改变制度,这才是对制度的科学认识。很可惜,香港公务员被告知必须跟随制度,但意识不到自己是制度的主人,如果制度无法解决困难,有可能是因为制度过时,应该纠正。对制度进行纠正与违反制度是两回事,社会并非要求公务员随意挑战制度,但公务员团队亦应该注意到制度同样需要发展,与管治团队一起与时俱进。

领导者有决心是起点

任何改革必然依赖领导者认识到身处的局面,认识到不实施改革就无法将自己和领导的群体从困局中解放出来。当然,改革的认识绝对不会由天而降,它必须是源于领导者对局面感到焦虑,意识到现有制度无法满足社会大众的要求。如果你关心某个群体,譬如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当你意识到他们身处严峻局面,显然会想尽办法施以援手。相反,假若你意识不到局面之严峻,就算你关心,亦不会有推动改革的想像。至少到今天,作为香港社会领导者的香港政府还没有确立必须改革的决心。一方面是香港社会对局面是否如此严峻缺乏共识,另一方面官员们对社会的共有价值缺乏思考,那就难以承担引领改革的任务,更想像不到改革会将香港带到什么地方。

香港政府必须认识变化的必然性,而且要将变化的认识聚焦到改革的路径上。只有当香港社会和政府都认识到必须彻底改革,改革才能成功。当然,改革过程中必然有可能犯错,市民必须给予官员们犯错的空间,只要错误能够及时纠正,不断更新改革的方式和手段,在过程中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不断优化新的治理体系,香港的问题不至于太难解决。事实上,香港本身财政充裕,背靠内地庞大和坚实的经济实力,中央政府具备丰富的改革经验,治理能力堪称世界一流,而香港的法治水平和市民质素应该是极具竞争力的,只要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认识到世界在变、香港要变的事实,必然会找到改革的有效路径。

改革要成功必然需要付出代价,改革本身就是要促使现有结构发生变化,继而触动既有结构所支撑群体的利益,阻力是必然的,甚至是来自最有权势的阶层,中国改革的成功就是建立在改革是由中共领导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香港的改革必须是建立在官员的自我革命之后,没有这个前奏,改革只会转变为市民“革”官员的“命”,这是没有人愿意看见的。要避免情况发生,中央政府应该先下手为强,亲自督促香港官员和精英们认识改革的必要性,要让他们领导改革,这样改革才会成功。

【十大改革认识系列文章】

一|止暴制乱是起点 改革不能停下来

二|香港必须用新视角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

三|香港的“国际”究竟是指什么

四|这是全新的“一国两制2.0”

五|改革是香港社会的十年主题

六|政府的改革是香港所有改革的起点

七|政治精英必须重新找到定位

八|拒绝博弈政治 重构香港的政治生态

九|公平正义必须是社会新共识 改革才有动力

十|教育、舆论、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