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轮候时间达5.7年 财政预算案不容忽视
据房委会周二(9日)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底本港共积累逾25万宗公屋轮候申请,个案数字虽比前一季的26万宗进一步减少,惟轮候时间却是逾21年以来新高。虽然房委会指是由于疫情和粉岭晖明邨遭到破坏,因而影响到公屋轮候时间,但本港房屋需求殷切也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必须加快觅地、增加房屋供应。
公屋轮候时间再创历史新高。据房委会最新资料,截至去年底本港共积累25.34万宗公屋申请,一般及长者一人申请平均轮候时间分别增至5.7年及3.4年,两者均创下1999年以来新高。虽然据房委会去年统计,新登记公屋申请者回落至5年最低,但房委会委员招国伟亦预计,即使今年公屋平均轮候未必会突破6年,但仍会在高位徘徊,而一人长者申请平均轮候时间持续上升亦需当局注视。
两条腿走路
想要解决房屋不足问题,根本之道在于增加供应。去年《财政预算案》中,司长承诺“透过推展新发展区项目、 改划具房屋发展潜力的用地、发展棕地群和寮屋区等, 全力提供土地以增加房屋供应”,但实际上过往一年政府只收了24公顷土地,难言积极。又例如172公顷粉岭高尔夫球场原本可兴建3万公营单位,满足一年《长远房屋策略》供应目标需求,但当局只收回32公顷,仅能兴建约4600个单位,而且该32公顷在去年亦续租三年,拖慢房屋供应进度。
觅地建屋诚然不只是财政司司长的责任,也要特首的高层次协调,但这也不代表司长可以坐视市民轮候之苦而不理。例如政府自2018年起积极推动过渡房屋,但仅1,174个单位已落成,即使约2.3千和6.8千个单位正在动工兴建或即将动工,约3千个研究中,与目标仍有大段距离。诚如公屋联会建议,政府可以推出租务优惠,如宽减缴交物业税和差饷,以鼓励非政府机构参与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当局亦可善用手头上的闲置用地,例如去年年中政府手握的空置校舍用地多达234幅,当中就有36幅是可供非政府机构作短期非牟利用途,大有潜力发展成过渡房屋。
为照顾市民居所上的燃眉之急,港府是逼不得已才要两条腿走路。但过渡房屋正如其名只应为过渡之用,乃暂时缓解房屋不足的权宜之计,根治问题始终要大幅增加房屋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