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郊野公园缓冲带也不收回粉岭球场?
新任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黄碧如周四(13日)履新,透露未来的工作愿景。鉴于土地供应有限,黄碧如认为未来应考虑如何善用郊野公园缓冲区,并藉搬迁占地较多的市区康乐设施或体育会至此,释放更多市区土地作其他用途。有别于过去发展郊野公园的想法,黄碧如的建议似乎相对温和,但计划本大利小,并非有效增加土地供应之举。更何况社会共识是保育郊野获、收回高尔夫球场,当局在未尽力收地之时发展郊野,道理上说不过去。
黄碧如强调,其倡议非要将将缓冲区发展成“石屎森林”,认为缓冲区适合容纳康乐设施或做体育活动,相信发展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其实建议善用郊野公园缓冲带并非新事,上届特首梁振英已希望挑战发展郊野此“禁忌”,并委托房协研究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的可行性,结果引起社会热议。
发展郊野不一定可取
所谓郊野公园缓冲带或边陲地,意指介乎郊野公园核心与城市的缓冲地带,单论生态价值的话或许不如郊野公园中心带,这或教发展郊野一说变得言之成理。然而主动发展郊野公园缓冲带却会为发展郊野空间立下先例,这对本港保育郊野生态多年的成功来说,无疑是一大倒退。
当然社会绝对不应视发展郊野为禁忌不谈,但增加土地供应尚有不同选择,诸如收回闲置农地、适数发展棕地、甚至收回丁权等手段,其所获的社会支持亦远较发展郊野为高。纵然有声音认为这些选项复杂困难,要成功增加土地供应需时不短,然而发展郊野同样复杂,由环境评估、计划、申请拨款至动工,需时动𫐄十数年,发展郊野实在困难重重。
更何况,发展郊野获广泛的社会支持,这早已于过去的土地大辩论上得以证实。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去年亦表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公众咨询结果,反映出社会强烈要求保留速野公园边陲地带,故表明不会寻求改变其用途,房协亦同时决定终止有关研究。黄碧如有意重启相关发展,就必须拿出能说服公众的理由。
搬迁康乐设施不智
从发展效益的角度来看,搬迁市区康乐设施及体育会至郊野实属本大利小。除了上述发展郊野的困难,发展配套有限、甚至地势崎岖的郊野缓冲地的经济及环境成本一样不菲,可是所能释放的市区用地却相当有限。以私人体育会持有的私人游乐场地为例,目前政府批出了27份相关的私人游乐场契约,当中虽有接近20份为位于市区地段,但面积却非如粉岭高尔夫球场般大,却只介乎0.2多公顷至接近3公顷不等(更有8幅面积小于1公顷),可见发展潜力有限,纵使房委会近年惯于“蚊型地”上兴建公屋,但所建出的单位细小、屋邨配套有限,情况绝非理想,故绝不值得为此劳师动众发展郊野。
另外,市区的康乐及体育用地需要亦不能忽略,市区(特别是九龙)常被诟病康乐设施不足,而私人体育会除了提供相对小众的体育设施(如高尔夫球、曲棍球),部分会址一样有提供如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般的大众体育活动的设施,搬迁康乐设施或体育会至郊野边陲只会恶化短缺情况。诚然,私人体育会一向被批评为富人专用的俱乐部,当中会籍动𫐄以百万元计,公众一向难以享用相关设施,但这不代表市区不无康乐及体育用地的需要,社会反应关注如何要求私人体育会负上更多社会责任,增加开放设施予公众使用的时数,与及增加其须缴付政府的地租等,而过去民政事务局亦已就私人游乐场场契约政策作出检讨,当中亦针对以上方面提出改善建议,社会应继续监察相关设施的使用,而非要求将之迁出市区。
黄碧如新官上任,有热心增加公营房屋用地绝为社会乐见,但亦必须保持保性谨慎,不应为达成目标药石乱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