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超市“开刀” 只反映政府未懂精准保就业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政府周二(18日)宣布第二轮保就业计划,焦点之一是两大超市集团若申请,必须附带回馈市民方法。政府留意社会不满企业疫下受惠仍领取补助薪金,出发点值得肯定,但解决方法没有令补助更精准利用,公帑未能发挥更大效用。

新冠疫情拖垮香港经济,政府推出第一轮保就业计划,用公帑补贴雇主,支付雇员部分薪金,减轻企业薪金负担。社会水深火热,申请过程要爽快简便,减少条款关卡。此外,政府明言保就业计划的目标是“保留可能会被遣散的雇员”,政府假设有营运压力的企业才去申请。

疫下赢家也拿补助

结果,部分受惠疫症的企业毫不“执输”申请补助,包括超市。市民担忧物资短缺而抢购日用品,超市生意暴增,企业即使不新聘员工也不可能裁员。当该等企业也申请第一轮计划补助,而两大超市集团更领取过亿元,港人自会质疑政府过于慷概,浪费公帑,高估这些企业的商业道德。

政府在第二轮计划回应批评,但解决之道令人不解。首先,官员针对两大超市恰当,却放过其他超市以至疫情受惠行业。再者,施加两大超市的条件,未必令市民受惠,甚或鼓励超市自肥。

在超市受惠于疫情下,政府仍提供资助的做法为人诟病。(资料图片)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称,为了简单快捷,不能画线,政府根据补贴金额选了百佳和惠康。话虽如此,其他超市和便利店的生意额亦见上升,亦无裁员之声,反映政府没有清晰原则,更似是为了宣传效果而向两大超市“开刀”。既要精准补助,又要审批简便,政府是否没有更好的区别方法?

可限超市补贴比例及金额

新加坡的做法值得借镜。该国今年推出类似的补贴企业支薪计划,企业所属行业按标准产业分类编码(SSIC)划分。政府欢迎所有企业申请,而行业受疫症打击愈深,薪金补贴比例愈高。即将推出的第二轮补贴,比率均较第一轮少。超级市场、生物医药、资讯科技行业,它们获得政府补贴一成的员工月薪,比航空公司的五成低,亦较第一轮计划的25%低。当地报章直接以“营运良好”来形容这些行业。香港统计处亦有类似分类,区分超级市场、便利店、一般粮油食品零售店和士多办馆,亦可区分各行各业等。政府部门可以按行业景况订出补贴比率,救经济时,灵活精准兼而有之。

罗致光称,超市在申请时需要解释如何回馈,秘书处满意后才获批补助,惟没有透露何为满意。两大超市表示已经因着疫症推出各项优惠,及增加社区支援等,惟惠康的声明亦不忘宣传自家品牌以及其新出的电子奖赏计划,鼓励客人使用并享受折扣,意味客人无法简易取得优惠。其实,消委会去年的调查已指出,超市的优惠有时只是宣传技俩,货架标示的删除价不一定是原价,特价也未必是特价。按其往绩,市民实在难以对政府有信心,超市把补助化为人人得到的优惠。

因应疫情,政府推出“保就业”计划第二期。(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限制超市领取补贴比例和金额,相信市民不会明显反对。若然政府坚持一视同仁,政府则应纳入更多超市集团,而且以额外派发现金券回馈大众,避免直接引发减价战,拖累零售小商户。政府要争取超市同意把补助额全数回馈大众,亦负责联系社会福利署和各慈善团体分发。

保就业计划可谓前所未有,为加快落实第一期计划,政府尽量减少规条,不去审查公司帐目,剔走没有经济压力的企业,罗致光甚至说把钱当花红给同事“无伤大雅”,市民也不去计较。几个月过去,到了第二期,政府大可筛选受惠行业,排列优次,检视不足,善用公帑。从周二的解说反映,政府仍然只着眼于保就业的形式,没有掌握其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