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增加医疗拨款不代表从源头增加了人手
公营医疗系统人手不足早已是社会的共识,因此,对医疗人才的财政投入亦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然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周三(2月26日)公布的2020/2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以重聘退休人员、提高医护晋升机会和待遇为为增加医疗人才的主要措施,只怕未能对症下药。
2020/21年度对于医护人员的财政预算延续了往年规划,依旧通过重聘退休人员,提高晋升机会和待遇以及增加拨款等方面解决人手短缺问题。
问题延宕未解
不可否认,重聘退休人员能解燃眉之急。比如,在2016及2017两年间,通过重聘而增加的医护有900多人。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这种方法只能是权益之计,不可能作为彻底解决人手短缺的根本方案。同时,提高公院医护的薪酬和晋升机会是不少市民所乐见,也能增加较高年资的医护人员留在公营系统的吸引力。日益增高的医护流失率,确实让本就人手不足的公院更加捉襟见肘,但是公院的晋升和待遇始终难与私院竞争,而公营医院的医护“逃”往私院往往也不单是为了“钱”。
如果重聘退休人手等措施足以解决问题,公立医院人手应该早已不再紧张。目前公营系统医护流失率高,除了待遇以外,更在于公院前线的压力。公院人手不足,导致前线压力大。而前线医护因工作压力转去私院,会进一步导致人手不足。这形成了恶性循环。相反,增加本地人才供应不仅增加医护数量,亦可降低医护压力,减少流失率。所以增加医护和减少流失率是一体两面。
因此,从根本上打破人手不足的困境仍在于增加本地人才的培训。本地医护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加相关学科的资助学额,一方面需要政府确保相关教学的配套设施。这些方案曾出现在2018/19年度的医疗人才财政预算中,当时提到将与教资会商讨于未来三年,进一步增加医生、牙医、护士和相关专职医疗人员的资助学额,并邀请相关大学和菲腊牙科医院积极研究再提升和增加教学设施,以加大培训医疗人才的容量。这原本是正确的方向,但最近政府先后撤回多个涉及大学医疗教学设施的拨款,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亦未见显著增拨资源,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政府《医疗人才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的推算,今年香港医生短缺将是500名,到了2030年医生缺口更可能超过1000名,彼时普通科护士更可能短缺近100人。而目前教学设施业已不足,无论是人体解剖室、遗体存放空间还是办公室与教学空间等都早已饱和,影响医护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增加本地医生的培养已成问题,政府必须意识到,唯有源头活水不断,才能拯救目前公院医疗的这滩逐渐干涸的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