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自治地位“寿终正寝” 莫迪民族主义冲昏头脑
印度政府日前(5/8)宣布,正式废除境内查摩及克什米尔邦(Jammu & Kashmir)的自治地位,并随即颁布宵禁令,切断当地与外界的通讯和上网服务。然而,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谙知该处一直都是南亚火药库,仍以经济民族主义的伎俩,煽动民众支持废除相关宪法,做法极为危险。稍一不慎,更会把印度、巴基斯坦两个拥有核武且对立的国家,再次拖入战争。
“特殊地区”只容双边谈判 废除宪法将局势推向冲突
早在2014年,执政印度人民党(BJP)已在竞选宣言中,重申废除宪法第370条的野心。不过,是次莫迪挟着国会占大多数议席的优势,背弃“与所有持分者讨论此问题”的选举承诺,单方面收回克什米尔和查摩的特殊地位,做法极为危险。
克什米尔的争端可追溯至70多年前。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以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克什米尔,却无法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惟巴基斯坦军队进入该区后,克什米尔随即转投印度的怀抱,换取新德里干预政局,以赶走巴基斯坦军队。翌年,联合国要求该地“去军事化”后举行公民投票,确立未来的地位。惟此以后,克什米尔的地位不但没有透过和平手段解决,后续更引发多场战争,使印巴两国成为敌人。
印度宪法第370条规定,以穆斯林为主的查摩及克什米尔邦,可在印度联邦享有特殊地位和较大自治空间,而该法同时也规定非克什米尔人不可成为当地永久居民。因此,莫迪无视血迹斑斑的战争历史,有恃无恐废除宪法第370条,不但是为改变争议领土的现状,以满足持极端民族主义的受众,更大有机会激化印巴两国恩怨情仇。
以煽动民族主义为管治手段的莫迪,当然不会昭告天下,清楚说明废除特殊地位的考量。在8月8日的电视讲话中,莫迪表示此举有助阻止分离主义及恐怖主义,并认为当地的“主流民意”与印度其他地区一样,喜见有新发展与更多就业机会。然而,英国撤出印度次大陆后,克什米尔的主权争议仍未尘埃落定,成为印巴以至中国三方的冲突热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举动,皆会被视为敌对挑衅,亦会影响在印太有利益考虑的美国。
莫迪甘愿兵行险著,同时挑战美国、巴基斯坦和中国,以一敌三,实有其政治盘算。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印度已极力防止外部势力插手调解。双方在1972年商讨战后方案时,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和巴基斯坦总统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在谈判后,签定《西姆拉协定》(Simla Agreement),确立日后以“双边谈判及和平手段解决分歧”。故此,印巴的问题外国根本不能插手。因此,中国只表达微弱的反对声音,而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底在巴基斯坦总统伊姆兰汗(Imran Khan)游说下,虽然表现出充当调解员的兴致,但同日国务院亦急忙澄清,重申争端是“双边”问题,以免开罪盟友。
虽然人民党一直坚持,宪法第370条阻碍查摩及克什米尔融入印度,而废法后则自由吸纳印度投资者,大幅改善经济条件,惟此亦仅出一半事实。过去,巴基斯坦一直允许非克什米尔人定居该国管辖的克什米尔地区,以改变该区的人口、民族结构。虽然印度多年都声称拥有巴属克什米尔的主权,惟实际上该区早成了伊斯兰堡的控制范围。有见及此,莫迪废宪只是加强掌握克什米尔第一步,未来亦会推行各项经济政策,促进融合,逐步改变穆斯林主导的人口结构。从过去克什米尔人反对印度管治的勇武历史而言,莫迪废宪只怕打响了冲突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