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致光若只懂爆金句 倒不如回到象牙塔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本周日(5月5日)再发网志,不少网民因“没有贫富悬殊现象,便没有今天的我”一句向他开火,批评他骑着穷人上位。其实,在网志和过往访问,他也表达年轻时有感港人薪水差距大,社会出现问题,认为研究社会政策“相信所投入的时间有更加大的社会效益”,故才离开程式编写员工作,成为今天的劳福局局长。
观乎网志内容,更令人愤慨的,是他在文末提及解决贫富悬殊问题需要“凝聚社会的共识”。事实上,要达致公平公义,长远社会团结,在过程中少不免得罪最有权势者。若要取得共识才能推展福利政策,大众定必只会等到天荒地老。
以统计数据及国际比较来说,法国的贫富悬殊的指数可算是十分之低,但是在法国人,特别是当地基层巿民心目中,法国的贫富悬殊问题仍可以是严重的。我们亦应留意到上述的坚尼系数,只是反映收入不均的程度(income gap),并非是财富不均 (wealth gap)。从巴黎圣母院灾后复修筹款一事来看,富商的巨额捐款也会引起示威人群的强烈不满,“仇富”的解说,有一定的可信性。法国的失业率高,位列欧盟第四(低于希腊、西班牙及意大利),亦可能是原因之一。
该篇网志主要比较法国和香港贫富差距的程度,并藉黄背心示威提醒读者,法国黄背心运动反映社会失衡,而香港政府会致力保障市民就业和加强就业援助,目标是脱贫和减低收入不均,避免社会混乱。
简论之,局长眼中认为黄背心运动原因有三:贫富悬殊、失业率高及仇富。那很自然会带出一条问题:如果说保就业就能够避免群众骚动,那香港过往几年的失业率处于低位,何以仍然出现占领运动和旺角骚乱?就此,局长没有解答。
诚然,黄背心运动跟占领运动及旺角骚乱的政经背景不尽相同,难以直接比较,但针对政治和经济制度不公平,是两地三次抗议的主要诉求。须知道,法国政府的二次分配比香港更进取,而该国失业率已经离开最严峻的时候--现在的失业率为8.8%,2015年的高峰是10.6%。然而,国民针对是更根本的税制不公和偏袒商贾,不满马克龙上任后推出多项减免得益商界的税种,和增加任免劳工弹性的措施;而提高燃油税,加剧基层市民负担,就直接催化示威。若果局长认为保障就业,提升底层民众收入就能平息民怨,那未免简化理解困局。
在香港,发生占领运动和旺角骚乱之际,经济未至于民不聊生,但局长以至政府认定稳经济、保就业、再分配就能压下社会愤懑,令人摸不着头脑。占领运动的主要成因有二:其一,是争取双普选、反对政治特权,又不满政府和警方处理示威手法等。参与旺角骚乱者,反对警察驱赶小贩,又认为非暴力抗争无效,遂以街头抗争表达民愤。其二,引发占中、旺角骚乱的,还有殖民时期以来的经济不公。
要彻底消除香港两场运动掀起的怒火,政治改革和经济制度改革需要双轨并行。取消功能组别和开放特首选举,减少政治特权,政府才可真正向市民问责。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正视香港经济的结构性不公,大刀阔斧改革。首先,政府应改革税制,向最富裕阶层征税更多,将之投放公共开支,减轻中产基层赋税。另外,当房屋问题是财富不平等的一大来源,政府必须下重药抑止楼市投机,还原居住用途,收窄贫富悬殊。即使现时政改难有寸进,政府仍须尽力解决贫富悬殊。令人担忧的是,政府迟迟不肯大刀阔斧清除顽疾,官员若不认真看待,大型骚乱一触即发。
也许整体的税务、住屋和政治改革,超出劳福局的政策范畴,罗致光不敢越俎代庖,才会着眼劳福政策,但作为学者、高官,他有责任向公众道明社会问题的结构性成因,绝不能见树不见林。官员对问题的认识可见诸于其决策,罗致光寄望调升最低工资三元,设立高额长者生活津贴和在职家庭津贴,就可有效缓解贫富差距,足见他未认识到社会问题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须知,微调福利金和最低工资,无助基层脱贫和减低收入不均。就此,罗致光应联同各政策局制定全面方略,敢于挑战利益集团。如果他认为问题难以解决,那就应尽早退位让贤,将自己反锁于象牙塔当中,而非再恋栈权位,增添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