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选举】施政跨越党派 柯文哲郑文灿做到了 香港做到吗?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台湾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抢回三个直辖市,民进党只能守住桃园、台南两都。近年台湾民众对政党认同下降,自称中立的选民比例达47%。选举结果所反映的,也许只是民进党过去四年县市及两年中央执政做得差,而非选民认同国民党做得很好。反观柯文哲、韩国瑜、郑文灿开创出的第三势力潮流,高举跨越蓝绿治理市政的旗帜,实事求是,最终当选。对岸的领导者在用人、施政跨越党派,更可统合持不同政见的选民,值得香港借镜。

台湾民众把票投给了更在乎自己的人,而不是投给哪个党派。 本田善彦指出,韩国瑜是最好的说明。(中央社)

选民透过选举清楚控诉,民进党执政有负选民。拼经济、提振民生,才是选民最大诉求。 2014 年和 2016 年,选民踢走国民党,希望民进党执掌中央和县市,能够迎来新局面,寻找政治和经济的新出路。怎料两年过来,经济纵有增长,民众还是感受不到。民进党借着全面执政,接连推出争议巨大的改革,但不能向社会证明改革方向符合群众需要和利益。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新劳动基准法有机会加剧工作过劳,年金改革挑起年长公务人员怨愤。中央政策成效不彰,拖累地方选情。批评民进党最凶狠的,正是民进党的选民。

民怨四起,民进党中央却充耳不闻,仍然活在胜选的亢奋。在一个选后座谈会上,长期监察政府民意的“趋势民意调查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指出,公司在今年八月已经察觉选举异动,并告知民进党,党内高层反过来批评公司的民调有误。当民进党感受到危机到来,已来不及反应。

2018九合一选举,台北市长选情意外胶著,在经过长达 10小时开票后,现任市长柯文哲(前中)以3254票的差距险胜国民党籍候选人丁守中。(中央社)

诚然,说民进党在地方不得民心,那就忽视了桃园市市长郑文灿的例子。郑文灿在九合一选举轻松连任,得票数目和比例均超出上届,所有选区亦领先对手。显然而见,地方政绩能够抵销民进党的缺失和竞选对手的威胁。

桃园素来蓝多于绿,郑文灿上届选举只能险胜国民党对手。当选市长后,他不断树立民生政绩,证明施政能力,例如开通桃园捷运,落实台铁地下化,便利交通;又利用县市升格的机会,把新增的政府拨款投放在福利及健保补助,改善民众生活。他也抛出桃园愿景,发展桃园为科技及航空产业城。

郑文灿没有草根形象,仍然深得民心。他除了经常接触市民,也用心处理党派和地方公职人员的关系,用人不分蓝绿。选举期间,他站台支持国民党市议员。胜选后,有人担心北京断绝与桃园等绿营县市交流,他向北京强调,两岸应不分蓝绿,多作善意交流。

民进党籍桃园市长候选人郑文灿。(中央社)

除了郑文灿,柯文哲连任台北市市长,同样代表相当选民认同他的地方政绩,也认同超越党派的施政方向。四年前,柯文哲得助于民进党让路,击败国民党连胜文,成为首位台北市无党籍市长。柯文哲任内推动交通月票,干线公车转乘优惠,更换铅水管,增加婴幼儿暂托津贴。话虽如此,他的政策有时也引来不少争议,例如取消重阳敬老金。最重要的是,台北市偿还了数百亿台币的地方债务,减少利息开支,减轻日后财政负担。

四年后,民进党派姚文智竞选,柯文哲拉票困难得多。即使如此,仍能跟国民党丁守中平分秋色,得票四成,政绩成为竞选最大卖点。

整个九合一选举,韩国瑜的选战最令人啧啧称奇。他出身于国民党,但形象不像国民党。他不打官腔,擅于网络战,虽然竞选辩论不及民进党对手陈其迈优秀,却能敲中高雄人骨子里最大渴求,即是抱怨高雄“又老又穷”,希望政府能带领人民拼经济,救高雄。“韩流”来得又急又猛,成功把高雄市民的不满转化为选票,三数个月就令高雄由绿变蓝。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瑜在胜选后,同样主张领导层用人不分蓝绿,不分士农工商,全力以赴拚经济。

在立法会选举期间,中间派经常告诉选民:“我参选是为市民提供一个泛民及建制以外的新选择。”可是,他们在立法会选举中全军覆没。图左起为民主思路汤家骅、新思维狄志远。(资料图片)

台湾市长的政治色彩尽管较总统薄弱,但市长有权分配城市公共资源和执行市务,更是晋升总统宝座的踏脚石,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列举以上三个市长例子,旨在说明政治人物不用自困于政治意识型态、党派和派系斗争。两次九合一选举证明,台湾选民愈来愈接受新的政治力量。这不是说政治碎片化,打破大党垄断就是出路,反而是政治阵营间寻找合作点,合力提升市民福祉,解决市民切身问题,再建立坚实的政纲和论述,用政绩争取政治对手和民众支持。

然而,在香港,声称跨派别的政治人物,往往被讥笑为变节。首先,港人仍然受制于牢固的建制、泛民思维框框,难以接受站在中间或者跨党派的立场;其次,不少自称为中间派的政治人物,欠缺论述支撑,大部分的言论和行动跟建制派同出一辙,难以代表民主派的选民意见,被选民唾弃可说是咎由自取。

台湾人期待柯文哲、郑文灿、韩国瑜三人能否持之以恒,施政冲破蓝绿阵营。对香港人来说,更根本的问题是,香港容得下“柯文哲”、“郑文灿”、“韩国瑜”吗?他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