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线】儿童贫穷率有增无减 政府愈扶愈贫
扶贫委员会在本周一(19日)发表《2017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显示去年全港贫穷人口达137.7万,贫穷率达20.1%,创九年新高。政府坐拥万亿储备,仍然五个港人一个穷,实属讽刺。更甚者,儿童贫穷率经政策介入后仍然同比上升5,300人,足证现有的儿童及家庭扶贫措施软弱无力。社会怨气已届水深火热,委员会主席张建宗坚称贫穷情况依然“平稳”,显然是文过饰非。要终结贫穷,尤其是跨代贫穷,政府必须针对家庭成员增加津贴、托管服务和简化申请福利程序。此外,现时贫穷线只以收入计算,不够全面,政府须订立基本生活保障线,确保基层有足够入息应付开支。
六个儿童有一个贫穷 现有扶贫政策现漏洞
在2017年的贫穷报告,公众的焦点落在儿童。跨代贫穷影响儿童甚深,父母的社经条件限制他们身心成长,政府应及早支援他们,助他们获得平等发展机会。政府声称推动一系列措施帮助儿童脱贫,例如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低津),书簿和学费减免等,但仍无阻数字上升。在政策恒常现金介入后,该年十八岁以下儿童的贫穷人口较2016年上升5,300人,达17.7万人,贫穷率上升0.3%,达17.5%。
政府解释,新增的贫穷儿童部分来自大家庭,家庭只有一名成员在职,该成员多从事较低技术工作。住户大多与长者同住,家庭负担尤其沉重。因此,即使家庭收入增长,幅度也落后于整体,这批儿童因而跌进贫穷网。
当大家庭面对困境,政府继续建议增加幼儿照顾服务,以及鼓励住户申请低津(现称在职家庭津贴),只能说聊胜于无。托管服务有助妇女外出工作,但名额长期供不应求,而低津未能针对大家庭的特质,难言治本。
报告也未有为与家人同住的长者提供适切援助。虽然报告显示长者贫穷率下降,但不代表大家庭的长者也能受惠。由于综援以家庭为申领单位,若果长者与家人同住,而家庭不符合申领资格,长者不则能领取金额较高的长者综援,只能申请金额较低的长者生活津贴,生活要依赖在职成员的薪金,变相摊薄了儿童的份额。
政府要在金钱上额外支援这批儿童,既须针对他们需要,也须检视整个住户的需要。可行做法有三:继续增加职津的子女津贴额,容许与家人同住的长者申领综援,或者再增加长生津的金额。在金钱支援之上,配以托管服务,进一步舒缓在职家庭的生活压力。
贫穷线“离地” 亟需修正
另一方面,扶贫委员会鲜有吸纳民间意见,沿用住户收入中位数来界定贫穷人口,亦备受争议。贫穷线的一大争拗重点,是一人及二人住户的贫穷线。根据官方贫穷线,现时一人住户收入低于4,000元才算是贫穷,二人住户则为9,800元。香港物价之高,驰名世界,一人月入四千元,二人月入万元,生活捉襟见肘,不足应付日常生活开支,贫穷线明显脱离现实。
其实,早有团体推出按生活成本而计算的贫穷线,值得政府参详。乐施会在2013/14年间展开基本生活开支研究,推算一人长者的基本生活开支为4,613元,成人为7,344元,远比今天的贫穷线高。乐施会建议,若收入低于开支线,政府就须补足差额,从而帮助基层脱贫,另有提议把相对贫穷的百分比上升至六成。与乐施会的“基本生活开支线”或改良版相对贫穷线相较,政府的贫穷线显然不能反映现实。政府应改良贫穷线,让其发挥最大效用。
政府自2013年发布官方贫穷报告,官方和民间满心期望贫穷线能够成为扶贫、灭贫指标。几年过去,人口老年化加上住户数目增加,致贫穷率趋升。即便政府不断增加公共服务开支,特别是长者生活津贴等长者福利,试图减低贫穷人口,但扶贫力度仍未尽力,贫穷率一直维持在20%左右,非公众所接受。贫穷不是一堆数字,是百万基层活生生的经历,政府不应对此视若无睹,而是订立减低贫穷率的绩效指标,让市民得以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