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时亨呃人 港铁董事局设工程委员会 过半成员具工程背景
面对电台主持质问沙中线红磡站月台钢筋接驳造假时,港铁主席马时亨辩称董事局成员大部分非工程人员,如果下属“样样好细嘅嘢都要汇报”,可能会影响公司流程。此回应道尽了港铁董事局无视安全要求,又纵容中层技术官僚越俎代庖。再者,港铁董事局设有工程委员会,理应有效知悉及汇报工程事项。主席马时亨护短,董事局成员失职,他们不配掌管港铁这个掌控城市铁路命脉的公营机构。
汇报机制失效 质疑港铁受技术官僚主导
汇报机制和过程是争议重点。剪短钢筋有机会削弱月台楼层安全质素,影响深远,甚至马时亨也自言承建商礼顿有犯法之嫌,理应要上报,绝非他后来所指的“好细嘅嘢”。
行政总裁梁国权说港铁的汇报机制是“一层层报告上去”,当工程发现问题,而情况持续严重,就会报上一层。然而,现有证据显示,港铁前线员工早知问题,但没有向董事局或政府汇报,也没有正面回应剪短钢筋一事有否上报。
中层技术官僚似乎交代一声“我哋话畀你听 OK 就得”,管理层就深信不疑。究竟汇报到哪个层级就中止,是否如港铁所指的驻地盘监督人员,政府和港铁必须彻查及严肃交代。无论如何,高层回应钢筋接驳造假出现多个版本,被传媒揭破前后矛盾,足证内部汇报和问责制度拙劣。此事更令人质疑,港铁被技术官僚主导,在关键事务滥用上级的信任和赋权,隐瞒过失,绕过上级及董事局,擅自下决定。
设工程委员会 董事局工程委员不过半非借口
港铁要抽出隐瞒的下属,董事局亦难辞其咎。马时亨辩称董事局成员大部分属非工程人员,企图为自己的无知和误信下属辩护。然而,港铁的董事局架构,包含指定的“工程委员会”,职能包括监察牵涉起过 100 亿元的港铁建造工程。细看现任 7 位委员会成员,若针对成员背景,有工程知识占 4 位,包括主席黄子欣、刘炳章、关育材及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韩志强,比例过半。而且,他们需要每季向董事局汇报。如有需要,可以非定期汇报。
外界不会要求每位董事局成员也是百科全书,通晓工程知识。要注意的是,2015 年成立工程委员会,来自于高铁兴建延误后成立的独立董事委员会的建议。委员会的目标正是“监察任何涉及设计及/或建造的重大工程项目”。港铁工程既多且大,他们身兼重任,多加监督进度,绝不应沦为橡皮图章。另一方面,既然有专责组织,马时亨及董事局再无理由抵赖知识不足导致出错。
考虑设告密机制 非执董须更上心
在剪短钢筋一事上,马时亨必须回答,工程委员会是否知情,有何角色?知情不报必然有违操守,若然跟马时亨一样蒙然不知,显示汇报渠道失效,也是失职。不论知情与否,今次风波揭示工程委员会监管不力,委员会和董事会必须再次改革。改革方向可以是更换人选,也可以是完善汇报制度,甚或考虑确立告密机制,保护为公众利益而披露资料的员工,免受被惩罚或解雇的后果,相信此举会鼓励及早揭发不当行为。
此外,港铁董事局及辖下的工程委员会,超过三分之二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而且不乏知名人士。诚如港铁指出,独立非执董比例占多,原意是提倡多元化。令人遗憾的是,制度徒具躯壳,错误连连,无以维护公众利益。港铁不只是上市公司,而是政府持有大部分股份的公营机构,必须对公众问责。因此,独立非执行董事不能抱有如私人企业非执董“帮忙看铺”的心态处理港铁事务,他们是本地铁路运输的守护者。四名政府局长及首长级官员董事,更是守在最前线,不能把责任推卸给港铁。
沙中线丑闻,马时亨、梁国权是第一、二把交椅,没有挚诚面对公众,是众矢之的。整个港铁董事局,尤其身兼工程委员会的成员,又岂可逃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