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观点】侍产假减抑郁风险 政府应立法增至七天
劳福局局长罗致光于大年初三(18日)撰写网志,提到在今年内会研究延长侍产假方案;多个团体一直促请政府增加侍产假,由现时的三天增至七天。增加侍产假可减低丈夫和妻子患抑郁症的风险,让丈夫可尽照顾妻儿的责任;政府应尽快就延长侍产假展开立法程序,主动牵头制定家庭友善政策,成为企业的榜样。
罗致光在网志向市民拜年,他指出,家庭和谐、劳资和谐、社会和谐,是大部分香港市民的共同心愿。他说,家庭友善政策会处理增加侍产假的立法,并研究改善产假;他又期望上述工作能在今年内取得进展。他说已积极争取资源,期望在即将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会有“福润社群”的好消息。
香港早在1997年,已经就男性侍产假展开讨论,当时有立法会议员提交条例草案,争取立法规定男性雇员享有七天侍产假,但草案未获得通过。现时香港的法定侍产假于2015年2月生效,合资格的雇员可享有三天假期,而去年的施政报告建议增加法定侍产假至五天,与公务员看齐。劳工顾问委员会在去年年底达成共识,同意法定侍产假由三天增加至五天,雇员在休假期间可获发侍产假薪酬,金额为每日平均工资的五分之四。
现时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设男士有薪侍产假,一般由三天至数十天不等。相对地,先进国家的平均日数有30日,香港侍产假的日数远远落后。
侍产假“加假” 保障新手爸妈精神健康
父母要迎接初生婴儿难免会手忙脚乱,增加侍产假既可以让父亲有充裕时间照顾妻子和初生儿,又能让父亲有更多空间和时间面对初生婴儿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例如,妈妈在“坐月”期间不能碰到水,帮婴儿洗澡的责任很自然便落在爸爸身上,爸爸还要分担换纸尿裤、哄睡觉等一连串“任务”。如果妈妈是剖腹产子,就更需要多些时间休息。
瑞士洛桑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学者Lucia M. Lanfranconi去年9月发表有关“社区自助”(Community Self-help)的研究报告,报告发现增加侍产假有助丈夫专注为妻子分忧,降低妻子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机会率,更有助妻子重回职场。报告还指出,如果“自助群组”(self-help group)中的成员出现情绪问题,其他成员多数能够在初期发现,因为他们的关系密切。由于丈夫和妻子日夜相对,他们在无意中已经组成了一个“自助群组”,因此丈夫较易发现妻子的情绪问题。丈夫既可分担妻子照顾初生儿的工作,亦可在情绪上作支援,从而纾解妻子的情绪问题。
政府应牵头 分阶段增侍产假至七天
多个政党(包括民主党和工联会)纷纷促请政府增加侍产假至七天,因侍产假由三天增至五天并不足够。实际上,扣除妻子生育后留院的两天,丈夫只能留在家中三天照顾妻儿,难以长期陪伴和妥善照料。
有企业担心延长侍产假会增加营运成本和造成人手不足的问题。不过,政府估计现时三天侍产假只令雇主增加0.02%至0.04%的劳工成本。以一间十人的企业为例,若员工的平均月薪有15,000元,现行侍产假每年的新增成本才240元;加上香港的生育率不高,很多夫妇只会生一至两个孩子,因此增加侍产假并不会严重打击企业,长期的影响甚微。早前,罗致光也明言,增加侍产假对商界的影响相当有限,估计所有雇主的额外支出只有约8,000万元。
另外,罗致光在网志亦感谢商界的回应正面及务实,愿意一起探讨可行方案;他又表明政府乐意从促进者或推动家庭友善政策的角度多作承担。政府理应牵头制定家庭友善政策,在内部主动推行增加侍产假至七天,成为企业的榜样;再推而广之,鼓励企业分阶段实行,避免“一刀切”,让雇主有充裕的时间妥善安排和调配人手。政府最后也必须就此立法,并制定清晰的立法时间表,以示推行家庭友善政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