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卫生局应该主动出击
香港科技大学有意开办医学课程,已为人所共知,甚至有传校方打算跟伦敦帝国学院合作成立医学院。医务卫生局7月8日表示,“现时科大仍未向政府正式提交有关计划的详细方案,现阶段评论有关计划言之尚早”。
科大去年曾经向传媒表示,“一向会按社会的发展及需要,不时提出教研计划,并与相关持分者联系,探求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包括争取建立香港第三间医学院”。及后立法会议员梁熙在与科大校长叶玉如及大学管理层会面后,引述对方计划两、三年后招收50名医学生,医学院目标每年可培养200名医科生。
科大有意打算,实为社会之福。虽然政府已经修订《医生注册条例》,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至今公布五批医学资格名单,至少60人循特别注册途径于本港公营医疗机构担任医生工作,多数毕业自英国的医学院,但这仍不足以解决香港医护人手短缺之问题。
六年后医生护士空缺破万
根据最新的医疗人力推算2023,在考虑了近年医护人员的离职潮、人口增长和人口老化、慢性疾病造成的医疗负担后,医生人手在短期至长期仍然持续短缺,推算2030年、2035年及2040年分别缺1570、1400和1200人。而普通科护士的人手在短中期更加会短缺加剧,推算在上述三个年份短缺8700、6900 及6000人。
既然人力推算2023亦建议进一步增加本地医科学额,以及进一步提升本地护士培训,对于科大有意开办医学课程,为何医卫局对于科大有意开办医科课程,仅表示“持开放态度”?局方同时又强调只“收到科大方面数页的初步构思及介绍初步构思的投影片”,“从科大方面得悉有关计划尚在构思阶段”,予人处于被动、静观其变之感。
事实上,医疗是两个具特定人力资源需求的学科之一(另一个是教育),有别于其他所有学科,政府会就医护学科指定学位数目。包括政府因应医疗人力推算,早前已增加资助以在2022/23至2024/25学年的三年期,将医科学生的培训学额增加至每届590个。但两间大学未有时间表达致每年收取400名医科生,而且据医管局前主席胡定旭推断,从教学角度来说目前295人一班已近饱和。医护人手既涉及社会需要,政府又作为大学教研的重要资助者,其实早应该主动出击,跟科大或其他有能力的大学商讨开办医学院。
既为人手培训 亦为医学科研
毫无疑问,大学须具备充足教学和培训人员及设施以确保教学质素,但香港的医学研究向来在世界前沿,不但不乏顶级教授,吸引海外医学权威来港亦是可以。政府跟科大应该一拍即合,快马加鞭,主动促进大学在两、三年后成立医学院。须知道即使能够在2027/28年度取录首批医科生,如果是六年的本科课程,也要在2033/34年才能培训出第一批医生。
更何况这不只关乎培训医护人手。科大计划开办的四年制学士后学士医学课程,有意取录生物、化学、工程等大学毕业生,培训能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的新一代医学人才。香港享誉国际的医学科研招牌能否更上层楼,政府总不能“持开放态度”、“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