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PLAN|土地注册处拒供成交分类数据 公开守则等21日终获取

撰文: 梁祖饶
出版:更新:

“林郑PLAN”实施一周年,为首置人士放宽楼宇按揭门槛,申请八成按揭的楼宇价格上限由600万元增至1,000万元。600万及1,000万元成为统计数字的重要“分水岭”,回顾“林郑PLAN”一年成效。
但是,土地注册处在2019年或之前的有关数据却只有“1000万或以上”、“500至1000万”、“300至500万”等分类数字。记者向该处查询2019年住宅成交统计数字(按百万元分类),惟处方仅以“没此区分”为由不作提供。记者最终以公开资料守则,苦等21日终能获取数据。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表示,开放数据除了有否开放外,更重视数据质素,譬如可否作分类比较。他批评近年官方数据愈趋弱化,未能透过数据反映香港实况。

林郑PLAN一周年侦查报道:

林郑PLAN|直击经纪教买家“私了”楼价 与业主造假骗八成按揭(附影片一) 

林郑PLAN|990至1000万成交急增 施永青估约千万楼价70%或造假(附影片二)

林郑PLAN|土地注册处拒提供成交分类数据 以公开守则苦等21日终获取

▼住宅楼宇买卖合约数据 2019与2020年按成交金额分类差别▼

处方称只有2020年住宅成交量(按百万元分类)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去年10月发表施政报告,协助首置人士上车,放宽楼宇按揭门槛。在“林郑PLAN”下,600万元或以下可申请最高九成按揭,“600万至1,000万元”可申请八成按揭,“1,000万元以上”最多申请五成按揭。

记者翻查《2020年住宅楼宇买卖合约统计数字:按成交金额分类》数据,住宅成交量数据每百万元便作统计。但是,2019年数据却只有“1000万或以上”、“500至1000万”、“300至500万”等统计,没有按百万元区分数字。

▼林郑PLAN一周年数据图表▼

+1

土地注册处:此区分不适用于2020年之前统计数字

记者在上月27日便向土地注册处查询2019年住宅楼宇买卖合约,以百万元区分的统计数字,惟处方即日回复指,“有关按成交金额分类之住宅楼宇买卖合约统计数字,本处于2020年开始按市场需求以每百万元作区分,此区分并不适用于2020年之前的统计数字。”

土地注册处回复指,有关按成交金额分类之住宅楼宇买卖合约统计数字,本处于2020年开始按市场需求以每百万元作区分,此区分并不适用于2020年之前的统计数字。

有地产研究及数据中心存有类似数据

记者曾反问为何2020年有此分类数据,为何2019年没有此分类数据,更不介意等候数日,惟处方职员只称没有此项区分数字。记者其后以公开资料守则再去处方索取,并要求如不能提供,请提供合理理由解释。记者最终苦等21日获得2019年要求索取的数据。

然而,地产代理的数据及研究中心均有收集相关统计资料,记者更能即时取得类似统计,但官方数据始终较具代表性。

根据土地注册处的统计资料,2020年“逾600万至1000万元”的住宅成交量(截至10月)逾20,000宗,较去年同期多近1,200宗,增加6%。但其他成交额分类均呈现下跌趋势,反映放宽600万至1,000万元按揭的显然令成交宗数增加。

陈剑青以过往“各个郊野公园季度人流”数据作例子,表示往年均有相关数据,但近年却只有“所有郊野公园季度人流”整合的情况,未有各个郊野公园的人流数据,数据质素愈趋下降。(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陈剑青批开放数据应重视质素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表示,开放数据除了有否开放外,更重视数据质素,譬如可否作分类比较。他指记者遇到的便是不同分类的数据不适合作比较,并批评近年官方数据愈趋弱化,未能透过数据反映实况。

陈剑青以过往“各个郊野公园季度人流”数据作例子,表示往年均有相关数据,但近年却只有“所有郊野公园季度人流”整合的情况,未有各个郊野公园的人流数据,数据质素愈趋下降。近年应否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成争议,港人也愈来愈爱郊游,“各个郊野公园季度人流”为优质的数据作比较,但现时只有“所有郊野公园季度人流”整合的数字,未能更仔细掌握各个郊野公园的使用情况,更只会模糊土地使用情况,未能让公众掌握实际使用情况。

记者向土地注册处查询2019年住宅成交统计数字(按百万元分类),惟处方仅以“没此区分”为由不作提供。记者最终以公开资料守则,苦等21日终能获取数据。(资料图片 / 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