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政府外判车合约调查|申请查车牌 运输署2000字追问22条问题
《香港01》花数个月在机电署及水务署现场调查违规外判车,揭发价值约1.9亿元的政府合约中,有115辆违规车,但现场未能拍下12辆疑为违规车的行车证,无法证实是否符合政府合约低于七年车龄的规定。
虽然终审法院确认记者查车牌合法,运输署无理由将真诚的新闻调查排除在外,但由于运输署于2024年1月更改做法,新闻机构不能沿用以往十分钟就能完成的网上申请,而必须单独作“例外申请”。记者9月向运输署申请查册12辆拍摄到的怀疑违规车辆,以作调查报道,不过署方追问2,000多字共22条问题,要求解释需要得到车牌查册下才能进一步追查的细节,至截稿前仍未获取车牌查册。
拍摄到怀疑违规车辆 申请查车牌
《香港01》追查揭发机电署及水务署有115辆无登记的违规车,但记者现场亦发现有12辆未拍下行车证、疑为违规的外判车,但两部门无透露违规原因,当中部份违规车违反合约低于七年车龄要求。记者为进一步查证12辆疑为外判车的资料,在9月10日向运输署作“例外申请”查册12个车牌。
运输署部份问题答案 需查册后才能作进一步核实
运输署在20日后作2,000多字回复,追问10个大类、部份细分为8个细项,合共22条问题,包括要求记者解释为何认为合约有车龄规定,涉及什么公众利益,是否可以或已尝试经其他合理可行的方式获得车牌查册细节等内容。部份问题的答案,属于需要得到车牌查册下才能进一步追查。
记者亦需要解释如何辨别或确认该12辆车,是属于外判商的合约车,并查询为何认为违反合约规定。署方亦追问为何记者已拍下10辆“超龄车”的行车证,仍需要追查另外12辆外判车,以达致记者所声称的公众利益。
运输署要巨钿无遗了解传媒的采访内容,有碍新闻保密原则。记者在10月7日回复查询,回复内容已超过1,200字。运输署在两星期后再回复,包括要求记者解释为何认为该12辆车在工作时段进出,就是政府外判商的车辆,并要求记者提供相关证明。
过往查册只花10分钟
记者查询今至将近两个月,在截稿前仍未能获取车牌查册。以往涉及车辆的调查报道,记者会查车牌以进一步追查车主与涉事各方的关系,一般十分钟就可完成。
新措施未有成功个案
运输署在今年1月修改车牌查册新措施,传媒无法网上查车牌,只能向运输署署长作“例外情况申请”。截至10月9日,共有19宗“例外情况申请”,新闻用途占16宗。该16宗申请中,6宗申请不获接纳,7宗由申请人撤回,3宗申请正在处理中。
终审法院2023年裁决,港台《铿锵集》编导蔡玉玲查车牌案上诉胜诉,法官认为运输署无理由将真诚的新闻调查排除在外。新查册措施至今实施已近10个月,仍未有一宗传媒成功查册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