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火|安老政策须顾及长者安全隐忧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台湾高雄“城中城”大楼周四(14日)凌晨发生火警,至少酿成46死41伤,而死伤者中以长者和体弱人士居多,据官方统计,死者平均年龄达62岁,是次火灾更成为高雄有史以来死伤最严重的火灾。大楼在1981年落成,集商场、歌厅、戏院、餐厅及办公室于一身,惟在1999年发生大火过后,商户纷纷迁出,加上有单位由于业主离世后无人继承业权,吸引了游民占用居住,逐渐令大楼成为“三不管”大楼:政府不管、业主不管、租客也不管。

部份业主将城中城大楼转换成住宅用途,管理不善和环境差劣的因素影响下,大楼单位月租可以低至2000新台币,吸引了大量社会低下阶层人士入住。盐埕区里长林传富在接受访问中亦指,大楼的住户多数是老弱及失智人士。这类住户的自理能力有限,相信亦是进一步加剧了是次惨剧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回看本港长者人口日益增长,社会要对导致“城中城大火”的潜在成因作出警惕。根据《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报告所指,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整体人口的比例,由2006年的12%上升至2016年的16%,当中超过15万人独居。如何妥善安置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必须群策群力的议题,同时政府亦应该作出参考,著力对现时的政策提出改善,避免类似意外发生在香港。

安老政策的潜在危机

2017年发布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提出,“大幅加强社区照顾服务以达至‘居家安老’和减少住院比率维持政府‘居家安老为本, 院舍照顾为后援’的既定政策方针”。惟以院舍照顾服务为例,截止2021年5月31日,共有35,714名长者正在排队轮候这类型宿位,而现时政府提供的这类宿位数目只有29,155个,平均轮候时间为42个月,显示出社会仍然对安老服务有更大需求。可见政府《安老服务计划方案》的目标似乎难以实践。

而上述情况正正容易出现类似“城中城大火”的隐忧,当院舍需要进行疏散程序时,大批长者往往增加了行动难度。另外安老政策并未有涵盖独居长者及隐蔽老人,社会上不少长者及低下阶层住在不同的廉租场所,例如没有电梯的唐楼及人口密集的㓥房,所述场所同时亦多为“三无大厦”,变相亦成社会隐患。

要避免类似意外在香港发生,政府应著力推行居家安老而非把绝大多数的长者都以“集中”方式处理。观乎房委会现时亦有推行“共享颐年”优先配屋计划,让两位或以上的高龄人士,若同意共住一个单位,可以更短的轮侯时间申请公屋,同时起到互相照应的作用,所以政府应该多研究类似的方案以减低发生社会悲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