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公屋单位残破 整体重建有其需要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传媒报道深水埗石硖尾邨再有旧式公屋单位剥落混凝土。在今次事件中,租户事前曾经向房屋署求助,但是署方职员却被指按本子办事进行“小修小补”,未能对症下药解决住客困难。另外,有议员亦指出涉事单位并未纳入当局过去重建同一屋邨范围,等同放任老化公屋危及其住户安全受到威胁,所以才导致了今次意外发生。

石硖尾邨是香港首个兴建的公共屋邨,当中部分楼宇曾于回归前后进行重建,但其中相继于1979年至1983年落成的第19座至第24座、美山楼、美虹楼及美彩楼至今仍保留原有结构。虽然各方曾多次要求房屋委员会检讨改建这些楼宇,但房委会始终坚持它们没有迫切需要进行重建,仅称会进行适时的维修保养和改善工程以延长其使用年限。

石硖尾邨第21至24座。(资料图片)

维修服务未解住户困难

房委会及房屋署现时维护出租公屋房间的服务计划主要有二:一是从2006年展开的“全方位维修计划”,亦即主动派人勘察楼龄达10年或以上的公屋单位室内状况以及提供相关维修服务;二是从2008年起逐步推行的“日常家居维修服务”,也就是在收到公屋单位居民要求维修后尽快安排人员上门进行检查及改善工程。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两项计划对于解决住户困难效率尚有许多不足。2016年审计署突击巡查便发现“全方位维修计划”近九成工程结果有欠理想,而“日常家居维修服务”工作表现验证同样也看到工程质素普遍不佳。此外,“全方位维修计划”下楼龄不足30年屋邨要每10年才会进行一次勘察、逾30年者亦只会每5年勘察一次,频率明显过于宽松。

重建计划需要提上议程

比起个别单位环境,整幢楼宇情况更加值得留意,因为随着大厦老化产生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可能单靠保养少数房间得到改善。1980年代陆续爆出问题公屋丑闻,迫使房委会及后推出了公屋“整体重建计划”,改建包括石硖尾邨部分大厦在内的566幢楼宇,可是计划在处理完涉及丑闻的屋邨后即告中止,从此香港再无出现大规模重建公屋计划。

取而代之的是,房委会于2005年开始推行“全面结构勘察计划”,选择部分较高楼龄屋邨进行详细勘察,评估有否需要作修葺或改建;其后又在2011年制订“重建高楼龄公共租住屋邨的优化政策”,根据四项原则判断辖下屋邨有否需要重建。不过,“全面结构勘察计划”周期竟然却是比“全方位维修计划”更久的15年,而且截至前年为止,全港依然只有三个屋邨真正获准重建。

美东邨美宝楼于1983 年落成,早前获房委会落实重建。(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况且重建公屋不仅能够解决相关屋邨现有租户生活境况,长远来说更加应该有助舒缓全港房屋供应压力。尽管在屋邨重建工程进行的当下,公屋数量必定暂时减少,但因过去公屋建筑未尽用今日容许的地积比及高度限制,所以重建以后往往能够容纳更多租户,而事实上即将进行的美东邨、华富邨等改建项目都预期单位数量会增加一倍以上。

既然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声称下份《施政报告》要将“规划未来”放于“满足诉求”之前,又继续把开发土地当成自己施政重点,那么检讨重建老旧公共屋邨无疑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毕竟这些土地明显属于已开发的可用土地,也一早确定了当地用于建造公屋用途,附近配套亦肯定很充足,只是碍于建造年期过早以致未能尽用发展潜力,这样看来进行重建不是完全贴合其方针吗?